美文网首页中医自学笔记国医
藏象学说总结了这66条,看得懂说明中医确实入门了

藏象学说总结了这66条,看得懂说明中医确实入门了

作者: 光明中医网校 | 来源:发表于2019-07-12 11:22 被阅读0次

本文由光明中医网校提供,学中医上光明中医网校

藏象学说,是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通过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运用阴阳五行理论,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指居于体内的脏腑,象指现于体外的征象,所谓藏象即居于体内脏腑,其功能变化均有征象表现于外。

\1.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2. 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素问·五藏别论》)

\3.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素问·五藏别论》)

\4.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肝受血而能视。(《素问·五藏生成篇》)

\6. 肝体阴而用阳。(清·唐宗海《血证论·滑氏补肝散》

\7. 肝气通于目,肝的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脉度》)

\8.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素问·六节脏象论》)

\9. 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素问·宜明五气篇》)

\10. 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素问·五脏生成篇》)

\11.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灵枢·脉度》)

\12.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

\13.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灵枢·口问》)

\14.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15.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16. 脾胃为水谷之海。(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17. 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脾部》)

\18.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问·厥论》)

\19.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20. 肺为水之上源。(清·汪昂《医方集解·清暑之剂》)

\21. 肺为脏腑之华盖。(清·陈念祖《医学三字经·咳嗽》)

\22.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23. 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

\24.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素问·六节脏象论》)

\25. 肾开窍于二阴。(《素问·金匮真言论》)

\26. 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

\27.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28.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脉要精微论》)

\29.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素问·五藏别论》)

\30. 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31.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素问·五脏别论》)

\32. 胃乃六腑之本。(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病机赋》)

\33. 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清·吴瑭《温病条辨·中焦篇》)

\34.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灵枢·营卫生会》)

\35.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素问·五藏别论》)

\36. 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

\37.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以成七窍之用,故头为精明之府。(明·张介宾《类经·疾病类》)

\38. 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清·叶桂《外感温热篇》)

\39. 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宋·杨士瀛《仁斋指方论·声音方论》)

\40.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清·石寿棠《医原·闻声须察阴阳·论》)

\41.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太阴阳明论》)

\42.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43.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44.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45.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46.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47. 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48.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49.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50.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51.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52.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53.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

\54. 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

\55. 人受气于谷

\56.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57.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58.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59.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60.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61. 卫气根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开发于上焦。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62.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63. 心藏脉,脉舍神。肝藏血,血舍魂。

\64.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65.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66.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本文由光明中医网校提供,学中医上光明中医网校

相关文章

  • 藏象学说总结了这66条,看得懂说明中医确实入门了

    本文由光明中医网校提供,学中医上光明中医网校 藏象学说,是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通过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运用阴阳五...

  • 中医入门之藏象学说

    今天是中医入门的第八篇,主讲藏象学说的介绍 大家常说的心肝脾肺肾就包含在藏象学说里面。 从今天开始,学...

  • 【读书摘录】一百天学中医基础

    《中医百日通丛书·一百天学中医基础》(第三版)着重介绍了中医精气神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形...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中医学经典巨著,他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中医学...

  • 中医中的五运六气来源于哪里?这里或许能找到答案

    中医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根据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理论知识自成一套体系。 中医深奥,普通人很难理解,因此有...

  • 中医养生的特点

    中医养生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它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理论等,对传统的养生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

  • 第七天【藏象学说】学习笔记

    今天学习了藏象学说的概念,总结如下:

  • 中医藏象学说三焦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 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

  • 藏象学说

    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

  • 藏象学说

    又回到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 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整体 这也是辩证的基础所在 由表及里,见微知著 治病如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藏象学说总结了这66条,看得懂说明中医确实入门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gs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