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全中国有多少地方不过年三十的,一直以来,大年三十起来一早就就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记忆中最深刻的事。结婚头一年去婆婆家过年,三十早上躺在被窝里等着鞭炮响,可是周围一直悄无声息,实在奇怪的不得了,只好问老公为什么没有鞭炮声,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这边是不过年三十的,更准确点说,年三十晚上才开始算过年。几年下来,真的都忘了年三十的味道了。
我的老家是威海,一般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吃牛肉包子,具体什么讲究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三十早上的包子特别值得回味,皮薄馅多,汤汁丰富,一晃五年没在老家过年,记忆中的包子真的成了回忆。
真的是八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威海和潍坊还没出省呢,风俗上已经差了好多,第一年到潍坊过年,首先因为不过年三十而震惊,第二看到家家户户门上贴的过门扦子感到分外奇怪,第一次见嘛,好奇的不得了,第三,年三十晚上包上半晚上饺子,初一一大早全村转着拜年,因为拜年,没时间做饭,就得吃一天饺子。可能沿海地区拜年的习惯并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当我们到了拜年的风俗还比较重的地方,就觉得太啰嗦了,可是反过来,内陆地区的人到威海那边又感觉连年都不拜,年味太淡了,显得过年很没有意思似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定居,很多风俗习惯正在逐渐淡化,甚至很多传统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所以才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在追求世界一体化,地球村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想办法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为世界所知,而不是慢慢淡化直至最终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