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

作者: 无心快鱼 | 来源:发表于2022-01-20 13:52 被阅读0次

    读完《恶意》,心里又别扭,又膈应,不愧是东野的三佳作之一

    J.K.罗琳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曾经写过:People find it far easier to forgive others for being wrong than being right (我们其实很容易宽恕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因为原谅别人的错误往往可以得到站在道德、智商制高点的满足感,让他显得很宽容,但是如果错误在我,那么嫉妒不甘,或过分的自尊会让人无法直视自身的弱点和不足。

    全书的关键不在命案本身和最后的拆穿,而在身患绝症野野口修的动机:希望能够彻底侵占作家旧友的一切,不止生命,还包括他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一切。他修憎恨日高事业上的成功,更恨他坦然行走在日光下的幸福。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继续恨你。

    从别人的不幸中得到幸福,也算是人的天性了。这种莫名其妙、没有源头的恶意,就像人心这座幽暗森林中的一道影子,分明清晰可见,但又不可捉摸。所谓正如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熊,两人中一人转身就跑,而另一人却低下头系起了鞋带。那个跑的人说:你系鞋带就能跑过熊了嘛?那个系鞋带的人却说:我当然跑不过熊,但只要跑过你就可以了。“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是人性中比“趋炎附势”更阴暗的一面,但谁的心中又不曾闪现此种恶意呢,听到优秀的人失败、好看的人被甩,那阴暗的快乐;看到名人的道德污点、成功者的黑幕之时,那放松的舒坦……

    推理小说的主要元素中,最吸引读者眼球、受关注程度最高的,莫过于凶手意外性及手法意外性,who和how永远是阅读过程中吊人胃口的关键核心。而动机多数时候扮演的是从旁陪衬或者锦上添花的角色,或为财为利,或为情为仇,又或者纯粹心理变态,总不过如此几类,既难出新,可供发挥的空间亦很有限。动机隐晦而出人意表的小说并不在少数,但隐藏愈深的动机,在作品篇幅中的地位往往越需要不起眼,方能逃过读者那挑剔精细的眼睛。是以将why至于who和how之上,完全把动机推理作为小说第一要素的作品,便少之又少。东野圭吾的《恶意》堪称个中翘楚。

    凶手在书的三分之一处就被捕,而且对罪行供认不讳。而此时,小说才刚刚拉开帷幕。整片小说讨论的中心就是那份深不可测层层包裹的动机。在缜密的布局和推理后,狡猾的凶手落网。在搜寻证据和深入的了解后,在东野平静的语言下勾起同情凶手的心情。在最后剥开人性的层层包裹,惊险在人们面前的是令人惊愕背脊发凉的恶意。没错,真相一直在挖掘,只是没人想到它被埋得这么深。

    剑指人性极端的笔法显是东野所长。《嫌疑人X的献身》为了爱粉身碎骨,《恶意》为了恨万劫不复,《白夜行》为了活下去而毕生奔逃,在东野迅捷锐利的笔锋下,愈登峰造极、愈毛骨悚然,反而愈显其真实可怖;他的素色白描,用于温情脉脉,用于大团圆,用于希望和春风,便不免流于平庸;石神撕心裂肺呕出灵魂,雪穗转身离去再未回首,加贺揭开那层恶意的面纱却仍难一窥对手的心境深处——戛然而止的收束,似完未完的结局,真相背后无尽的问号与巨大的空旷,明暗交融,怅然惘然。割裂,穿刺,无处藏身,暗流涌动,冷眼中蕴育无穷的不安,这才是最纯粹的东野圭吾。

    在看到最终结局的时候很感慨。凶手体内毒液一般的恶意,也许就是源自当初母亲在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偏见,应该也算是失败教育的受害者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恶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or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