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和曹操、袁绍都是少时就相识,许攸长大以后,见袁家四世三公,袁绍兵多将广,比曹阿瞒那个宦官之后强多了。于是乎,许攸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就不投曹操而投袁绍了。
许攸为袁绍工作时,发现袁绍志大才疏,而且也不重视自己,他就选准了官渡之战的时机,转投曹操。曹操对许攸的转投是怎样的态度呢? 他用了最高规格的礼遇:跣足相迎。什么是跣足相迎?就是赤脚跑出去迎接,连鞋袜都来不及穿,由此可见曹操对许攸来投的欢迎程度。“跣足相迎”被后世称为帝王爱才的典范。当然曹操对许攸的“跣足相迎”有时机的原因在里面,毕竟当时官渡之战中的曹操在勉力支持,迫切需要许攸的情报计谋来扭转战局。
许攸投靠曹操后,他对曹操的高规格礼遇心存感激,他做出的贡献也对得起曹操的礼遇:许攸对曹操的主要贡献有如下两个:一是献计奇袭乌巢,让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扭转了战局并取得胜利; 二是献计决漳河之水,霸占了袁绍集团的老巢冀州,对袁绍集团造成致命打击。许攸在剿除袁绍的战役中确实是居功至伟。
给曹操做出贡献后的许攸居功自大、得意忘形,损害老大曹操的威信。
1/他不懂得君臣之礼,不分场合地直呼曹操小名阿瞒。
举例,如果你做了某公司老板,开会时你的发小不叫你X总,而是直呼小名“阿狗”。在你众多下属的面前,是不是感觉很尴尬?你发小的行为是不是损害了你做为老板的威信?你心里是不是感觉不悦了?何况是一代乱世枭雄曹操。
2/ 除了直呼曹操小名“阿瞒”外,许攸还有做得更过分的事:
例如一次聚会时,许攸对曹操说:“阿瞒啊,如果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 还有一次,许攸率侍从出邺城东门时,他又对属下炫耀:“你们知道吗? 曹家没有我,大概也不能出入此门。”诸如此类的各种言行,是不是极大地损害了主公曹操的威信?
诸侯纷争的乱世,身为一方诸侯的曹操,他需要很大的威信来镇住属下的强兵、猛将、谋臣。他如果没有威信,怎么能服众?怎么能调兵遣将?孙子训练吴王的后妃时,为了在妃子军团中树立威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要杀掉吴王最宠爱的妃子!甚至连吴王求情都没用!主公威信的树立何其难也,许攸的各种冒失言行,说是乱军丝毫不为过。
许攸立功后的得意忘形,暴露出他的狂妄和愚蠢。可以说,许攸的死是咎由自取!
附:许攸在《三国演义》里是被许褚杀的,在《三国志·崔琰传》中是如此记载:“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