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在国内得到控制,很多人的生活开始恢复正常,尽管各方面压力还在,但是似乎觉得“生活只是暂停了几个月”,重启之后一切还是跟往常一样。
如果你就是这样的想法,那么一定要清醒了。
低海拔地区一壶水烧10分钟会沸腾;豆芽在常温下放置7天会发芽;一个动作重复21天会成为习惯……那么,当一件影响60亿人口的新冠疫情持续200多天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不管发生什么,确定的一点是:疫情带来的全球“停摆”,一定会带来结构的、本质的变化,而这波变化也必定影响整整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近日被综艺、热剧推上风口浪尖的“三十而已”。90后进入30而立之年,就遇到新冠疫情这只超大“黑天鹅”,说不清楚是喜还是忧。
当我对这个问题开始思考的时候,细思极恐。先抛观点:85、90后们,正站在一生中最重要的分水岭之年。既然叫分水岭,那么分出了什么呢?下面的文章中将从给出观点。
01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正在分出新旧模式
说几个材料数据吧,让大家感受一下新冠疫情的“威力”——
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流行病;
是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停摆;
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960年成立以来,造成最大油价跌幅的事由;
造成了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央行干预;
造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中断,超10亿学生受影响;
让89岁的巴菲特一个月之内见证了无数个人生第一次;
……
图片来自网络
面对这么多历史之最,任谁也不能轻视“疫情年”之后的连锁反应。除了最直接的隔离生活影响之外,紧接着就是经济上的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跌幅在3%-4%,其中美国预计跌幅5.9%,欧洲预计跌幅6.6%,日本预计跌幅5.2%,中国第一季度GDP损失就超过3万亿人民币!
当拉动经济的投资、消费、进出口都受到重创的时候,经济动力势必会寻求其他出口。再加上5G覆盖、AI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积蓄力量的累积,稍微有点触角的人都能感受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场。
用学院派的说法就是,现在的局面就是一个“逻辑斯蒂增长模型”,也就是说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好用了,而新的增长方式还没有成熟,在这青黄不接的时期,就是我们正在感受的压力迷茫期——以前的赚钱、生活、工作方式行不通了,新的方式又还没有找到。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用比喻的说法就是,像一个200公斤重的拳手,狠狠出拳之前需要先收拳,在这个收拳中出拳前的阶段是抗风险能力相当脆弱的时候。
对于85、90后而言,知道这一点有什么意义?那就是你不会觉得只是自己一个人难熬,全球经济刹车下,没有谁的日子好过。在这个时候,有的人生玩家除了自怨自艾,就是哀叹生不逢时。而高手却恰恰相反,他们会兴奋、会摩拳擦掌、会跃跃欲试。
WHY?因为上一次出现类似疫情+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结构性变化,还是在600多年前。当时的欧洲就处于黑死病和工业革命的双重力量影响,这股影响带来了英国的崛起、工业经济和资产阶级的兴盛。
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是会押韵。同样处于大规模疾病和新技术爆发前夜的现在,是否会出现新大国的崛起、新经济和新阶级的兴盛?
游戏正在发生变化,它在等待会玩儿的玩家上场。
02
后疫情时代,新模式下的个人策略
上面讲到了全球疫情引发的宏观“多米诺效应”,是经济模式的新旧交替。在经济模式新旧交替中,产生的文化、政治影响不在本文讨论范围。除了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多米诺效应”也同样存在。对普通人而言,微观层面的影响跟我们的关系可能更大。
(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多米诺效应”。)
想想在疫情隔离期间,你都经历了什么?远程办公成了热搜词,疫情期间各种视频会议软件、在线协作软件下载量陡增。企业主、职场人士发现以前必须见面才能解决的工作,在不得已情况下,通过技术工具线上也能实现。
数据来自百度指数
线上买菜、线上看剧、线上连麦、线上游戏……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线上发压岁钱了吖?移动互联网推动的吃穿住用行“线上化”,在疫情的刺激下,下沉得更深、覆盖得更广、穿透得更彻底。
经济下滑,企业用人需求紧缩,职场人开始各种花式搞副业,“地摊经济”登上新闻联播,妈妈们开始走出家庭、走上网络,带货卖货为家庭创收。
线上化、远程化、细分化……这些微观趋势对个体来说,有什么意义呢?那就是,在新模式成熟之前,会有一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条小路通罗马”的弯道超车机遇时期。
过去,一个30出头的年轻人需要身在北上广深,才会有更多跃迁机会;需要计算机专业出身,留过学才有机会踩上互联网公司红利;需要有第一桶金买房炒房,才有机会财富自由。而现在,混乱和低迷的时期正是有为青年“找准小路、一路小跑”的大好时机。
图片来自网络
别人贪婪时,你需要恐惧;别人恐惧时,你需要贪婪。不过,你知道贪婪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03
贪婪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疫情造成的生命损失一定是不能遗忘的,但从危机的另一面来看,全球新冠疫情和新技术革命影响下,会重整出非常大的新局面。正值30而立的90后,可以说是赶上了最佳时机,此时不“贪婪”,更待何时?而贪婪需要讲究方法,没有经过思考的“贪婪”就成了盲目贪婪,结局有两种,成为炮灰,或者成为韭菜。
上一趴已经分享过,疫情加速线上化、远程化、细分化(其实还有内容化、女性化,不是本文的重点,后面有机会再专门写一篇),这为普通人带来了一片“新大陆”机会。这片新大陆大概长什么样子呢?
2016年的时候,我在个人公众号“娜里跑”发过一篇文章,当时就提出“雇佣将死、协作共生”。现在我依然坚定相信,并且经过4年实践,能看到的细节也更多。
数据来自公众号:娜里跑
一方面,这片“新大陆”会大致出现两种极端。一是雇佣型组织(大型公司)会更大,比如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百度等,其中互联网公司会逐渐成为基础公司,就像现在的中石油、中石化、电信、联通一样,作为提供基础资料的商业体存在。二是会出现大量小而美的轻雇佣、自由人协作组织、甚至就是个人从业者。他们凭借专业技术、能力,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精细产品或服务。
另一方面,不管是进入超大型公司成为平台中的一员,还是选择小而美的自由人生存方式,都必须完成一种进化——反人工智能替代进化。在经常被咨询公司、人力资源引用的2017年一篇题为《未来就业》(The future of employment)中谈到:根据调查研究,在全美大概有47%的工作处于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危险中(According to our estimates,about 47 percent of total us employment is at risk.)
图片来自ScienceDirect
考虑到美国就业市场的简单劳动型工作已经比较少,因此我认为这个比例在中国会超过50%。50%的工作处于人工智能替代风险中,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几乎一半的职场人需要转型、换工作或者重新开始;高校里一半的教学目标需要重新调整;一半的新工作现在还没有成熟的培养方案;一半的父母培养不出面向未来的孩子……
是不是很可怕?只是扎刀,不给方法,不是娜里跑的风格。下面就来说说如何应对,也就是贪婪的正确打开方式。
感谢麦肯锡,做了一篇关于机器会取代(暂时不会取代)那些人类工作的研究,全文相当地长且难,我就挑重点的跟大家说吧。
图片来自Mckinsey Digital
总体上来讲,如何评估自己的工作是不是被淘汰的50%,以及如何提前做准备去适配还未出现的50%新工作机会?方法就是——重点来了哈,童鞋们
a.把你的工作内容按照创造决策、专业技能、人际互动、非预测突发性工作、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可预测重复性工作分类。
b.按照上述分类计算一周耗时,算出各类用时比例。当然,如果你计算10天、20天的也可以,样本更客观。
c.如果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可预测重复性工作的比例加起来,超过了70%,属于超高替代风险;超过50%属于高替代风险。赶紧考虑横向换工作类型,或者纵向上升工作链条。
d.分析一份新工作,如果创造决策、专业技能、人际互动、非预测突发性工作用时比例加起来超过90%,才算是值得进入的工作领域。
图片来自Mckinsey Digital
根据这个方法测算,大体上这些工作类型是高风险的:
餐饮服务类
基础制造类
非技术性农业种植类
运输和仓储类
普通零售类
工程施工类
这些工作类型是值得关注的:
教育服务类
决策管理类
专业技术类
健康护理类
艺术文化类
04
人人都可以开始的第一步
到这里,我希望跟大家呈现这样一个思考过程:
1.疫情+新技术革命将带来一次结构性变化,这种量级的变化将影响一代人,其中对85、90的影响深远。
2.目前尚处于结构性变化的酝酿期,在新旧模式交替之际,正是提前部署、提前规划的大好时机。
3.作为个体而言,“反人工智能进化”是急需提上日程的攻克重点,攻克方向是减少重复预测性工作用时投入,增加创造性、沟通性、专业技术性工作用时投入。
当一位85、90后理解了这个趋势,并且开始为此准备,并且准备方向符合创造性、沟通性、专业技术性的时候,我就把TA称之为走上了“科学自由人”之路。关于自由人、自由组织的研究正是我从2016年开始关注的领域。
要想实现符合专业技术性、沟通性、创造性的科学自由人,第一步就是要知道自己适合走什么专业线。这里的专业除了生物分子研究、材料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研究这些高精尖专业之外,也可以是最懂民宿、美食鉴赏、超级文案写手、讲人话运营等专业。
知道自己适合走什么专业线,在我的语言体系里就是“个人事业定位”,历时4年、上百例个案、2000+小时咨询时数,总结提炼出的一套定位方法,是我非常自信可以带给大家面向不确定未来的个人解决方案。
2016年我用这套方法让自己从公务员转型成了“创造性+沟通性+专业技术性”的自由人,现在看来是非常幸运地踩到了新模式的未来。在刚过去不久的30岁日子,我又用这套方法对自己的下一个10年进行了再定位,依然是非常好用。
有效的个人成长系统,应该是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且能够用规律性的视角引领个人为不确定未来做出趋近于正确的决策的。
不谦虚地说,《28天个人事业定位训练营》的课程体系都做到了。从5年愿景到5分钟日程安排,它围绕一个人的3大人生关键词、5大核心优势、1件关键行动来铺设。更重要的是,它教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套工具用法,通过掌握这套思维方式、工具用法,你可以在日后自己给自己做分析设计。
就像我,每一年都会用这套方法给自己校准人生设计。给答案的课程很多,但是能给答案背后的思考逻辑并不多。
作为终生致力于教育领域的从业者而言,我选择了更困难的一条路:给学员学习方法,而不是学习答案。毕竟,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答案是机器擅长的事情,怎么设计出答案的过程,才是更值得人类投入时间生命的地方。
就像这篇文章的成形,我大可不必把推演思考逻辑写出来,直接告诉大家课程有用、有效、性价比还高,你上不上?别人上了都说好,你来不来?主讲老师亲子带的5期,目前已经是第3期,你抢不抢?我没有这些用套路,而是花了2/3的篇幅跟大家共享整个思考过程。
首先考虑到大时代背景,然后看到个人的小趋势,再从小趋势里找到共性规律,然后用共性规律设计有体系的工具,让人人都可以由规律入小趋势,再由小趋势赶上大时代背景,这样的教育,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教育——引导出个体本人就具备的面向未来的潜能。
05
定位训练营报名通道
第三期《28天个人事业定位》训练营
开始招募啦
8月10日开营
目前还有少量名额
更多详情请扫描下图二维码,
了解课程的具体信息哦~
亲爱的闺蜜,你还在迷茫吗?
你想要找到自己的定位,
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吗?
赶快扫码报名吧
让我们一起找到自己的定位,
一起走在IP播种、收获成长的路上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