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时代,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信息吸引着我们的注意,逐渐我们陷入了“手机疲劳症”,在这样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学习呢?
时代在进步,“填鸭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不能一味将知识灌输给孩子。重视孩子的主动性,如今提倡“翻转式教学”,将学习的决定权由老师转向了学生。
翻转课堂式教学,老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传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自主学习。
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学业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个人也是觉得这种主动学习,的确能够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远比被动学习的效果好的多。学习的途径有很多:向人请教、查阅书籍、通过网络视频平台等。
最近刚看完一本《桦泽紫苑学习法》,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神经科的医学者,他能够每天写作,每年我要出版3本书,每天会更新Facebook、博客等社交平台的内容。每月6次去医院坐诊,为患者诊疗,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每月读书20册以上,并发表书评。并且每月还会举办2~3次研讨会、演讲活动(内容都是我自己原创的新内容)。
他曾写过《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分享时间管理的经验,这本书主要分享如何进行学习。看完这本书我有几点感触:
1.关于学习,除了通过书籍,还可以参加研讨会或者是讲座,要会倾听。关于用耳学习,书中提及学习语言的“影子跟读法”,能够提高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
“影子跟读法”也称为源语复述练习,跟读者滞后一小段时间,像影子一样在源语后面进行复述。从听完音频看文本跟读逐渐能够边听边跟读,直至能够边听音频边进行书写。
语言学习的“影子跟读法”让我不禁想到了写作领域会常提到富兰克林的“复述读书法”。为了提高读书效果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复述原作并摹仿、对比、修改中不断提高,他学到了作品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种种技巧,写作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无论学什么,做什么事,要先能够模仿,在不断对比反思过程中让自己不断成长,最终熟练掌握。
2.观察
要有观察力,它能够提高沟通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信息收集能力,有利于自我成长。
书中提及一个理论“OODA”循环,OODA循环(又叫博伊德环),从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四个步骤,反复循环,利用这个方法不断分析形势,并即兴做出正确的决定。
那么如何提高观察力?
生活中时常练习揣摩对方的心理,或者通过影视作品一起探讨,揣摩剧中人的心理,做事前多问自己一句“为什么”都是能够不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凡事要多行动,多实践,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反馈。只有你的行动才能判断你是否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只有输出才能够对于结果进行评价,进而通过反省,不断改善提高,才是真正的成长。
3.自我成长
我们大多数易自我满足,可是想要自我成长是要以输出为前提的。输出可以是向他人讲述你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是通过写作将你的感悟分享在社交平台上,能够将你的所学应用到生活中,有所行动。
尤其是阅读一本书,要有目的性。要以输出为前提,书中重要的内容、能够引用的内容或者是金句、阅读后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引申相关内容。最重要的看完值得我们实践的事,要做的事不用太多,列出3点值得我们行动的清单就好。
只有这样输入、输出不断循坏,才能够实现螺旋状成长。自我成长的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阅读、也可以通过向人请教、还可以通过旅行,无论选择通过什么样途径进行学习,都要注重质量,我能收获什么。
至于我看完这本书,这本书值得我们行动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前不要将手机带进卧室。睡前15分钟,可以用来复习所学的知识。玩手机会刺激大脑神经,让自己一直保持兴奋的状态,容易失眠。
网络信息内容太多,构建完善自我脑内信息图书馆。利用曼陀罗九宫格,充分了解自我,才能更好的提取自我所需要的信息。
看完每本书要有所输出,无论是读书笔记还是书评、还是读后感,要整理书中内容写一篇文章发布公共社交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