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注意到一个现象,小区里的秩序,比之前时不时的封闭,还要好。
进出门的车辆,明显少了。道路上,小广场里,玩耍的孩子,几乎不见踪影。平日里,三五成群、四六一搭的中老年妇女,高声大嗓八卦的,完全看不到了。尤其到了晚上,只见窗帘后的灯光里,红男绿女影影绰绰,不见丽人身影走下楼来。
人们活在惶恐里,人们活在不确定因素里,要么,挣扎在38度体温里,要么在等待38度体温里,要么在前往38度体温的路途中,要么在照顾、在慰藉38度体温的人。
38线,曾经是一道停战休止符。38节,每一年的这一天,都会给数以亿计的女人,带来翘首以盼的昙花一现的欢愉。然而到了现在,38度,竟然成了一隘痛与非痛的分水岭。
逃避,是本能的。自我约束,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某位伟人饶有兴致地说开放——再也不要强行扒掉人们自我封闭的盔甲了,而是要升高房间里的温度,让房间里慢慢热起来,这样,人们会主动脱掉盔甲,松绑自己的约束,身心愉悦地畅游在商品经济的浪潮里。请记住,外力的约束效果,远远低于内力的自我约束效果。
果不其然。事实胜于雄辩。
只是,现在的自我约束,却用在了躲避病毒的过程中。孰是孰非,孰对孰错,孰优孰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去探究也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