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的乡愁,是具象的,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不管存放乡愁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乡愁与灵魂都不曾分割。
如今,以至于往后,具象的乡愁会渐渐消失,可归的故乡,一定是面目全非;
爬过的山丘被推平,淌过的小溪已干涸。
宋之问的“入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也失去了本来意义,不是离乡久了,人变老了,而是故乡没了;
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至少还有故乡可计;
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还写书信吗?还有归雁吗?
你很快会从“离乡背井”过度到“无乡可归”。
不管是地理上的村庄,还是精神上的故乡,套在头上的那一圈“乡愁”的紧箍咒,已被所谓飞速发展的科技“文明”这双巨手解开了。
解开了“乡愁”这道紧箍咒,是不是就自由了、舒畅了?
落叶归不了根,树还能安稳吗?
桃树的叶子归桃树;
李归李;
梨归梨。
归乡的意义不仅仅是灵魂上的安全感,更是归属、认同、存在、以及人生最后时刻需要静思、静养的生命港湾。
而乡愁,如果的确存在,那是一种触及灵魂深处的,迫切归根的期待。
不管这种期待能不能实现,至少是人类目前还具有的一种崇高情怀。
可惜啊,这种情怀,也许在某一天,突然不复存在。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而故乡的地址,已是模糊迷离;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岸在哪里?
杜甫“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崔颢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苏东坡预见了乡愁的结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何其悲凉。
--2018.6.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