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钟,正准备休息,叮铃铃,电话响了。
是王同学的家长,我接通手机:“喂,您好……”
“任老师,您好,俺的孩子被留到学校了吗?到现在还没有回家。”王同学的家长问。
“六点多就放学了,俺放学后五分钟净校,任课老师是等学生全部离校才会走的,孩子应该不会在学校。”
我回答说。
“好的,知道了,我再等等吧,估计又是去谁家玩去了,你说你去谁家给我说一声啊,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谢谢您老师。”家长说完之后,非常有礼貌的挂掉了电话。
家长的一个“又”字,让我睡意全无,我不禁为孩子也为家长担心。
第二天早上,我打电话问王同学的家长,家长的回答是一夜未归。
刚开学第一个星期,我就发现王同学的行为比较典型。上课爱说爱动,迟到,不写作业,上课接老师话茬,搞怪发声音。综合他的种种表现,我觉得他属于行为习惯型问题生。
任课老师多次提醒我,这个孩子的问题需要给家长沟通一下。
我接受了任课老师的建议,采取了电话与孩子的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对孩子多督促多关注,家长表示愿意大力配合。
最后,家长还特意强调了几点:
1.孩子毛病多,希望老师加强管教,让孩子能够管住自己。
2.孩子很聪明,以前很听话,现在就是不知道学习,成绩一直居于中下游,希望老师上课多提问孩子。
3.孩子是家中的老小,又是男孩子,上面有一个姐姐,所以一家人很宠他,但是请老师放心,对于孩子出现的错误,一定不会袒护。
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我也很欣慰,所以我对任课老师说,不能放弃王同学。
王同学的表现如何呢?
每次王同学违反纪律我找到时,他的认错态度都很好,他对老师对同学也没有敌意,就是管不住自己,屡教不改。
第一次与家长的沟通是无效的。
在王同学屡次违反纪律之后,我又与家长沟通过一次,发现家长对孩子是疏于管理的,所以我又对家长提出来一些建议。
很快我就发现,第二次沟通之后,基本没有效果,第二次沟通仍然无效,为此我和任课老师都很苦恼。
王红顺老师说,教育行为习惯型问题生,老师需要特别耐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还要多给他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时间。
这一次,王同学竟然发展到了一夜未归,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与家长面谈了,所以我邀请家长抽时间到学校。
与家长深入交流之后,我才发现,王同学的习惯型问题,根子在于家庭。
王同学的妈妈在工厂上班,白天一天不在家,中午不给孩子做饭,给孩子钱让他自己解决。王同学的爸爸外出做生意,有时候几天不在家,他只是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
王同学的爸爸说孩子以前很听话,也不乱花钱,不会撒谎,升入八年级以来,开始去同学家玩,刚开始还只是玩一会儿,有一次回去到深夜,没想到,这次竟然发展到整夜不回家。
说到这里,家长的眼圈开始变红。
我很同情家长,在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可能还没有长大,还是以前很听话很乖的孩子,突然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一下子接受不了。
我告诉家长,孩子出现问题,不要着急,慢慢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亲只想着如何挣钱,而缺失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不仅影响亲子关系,影响的将是关乎孩子一生的品质。
孩子放学不回家,不仅仅是孩子的原因,家长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愿我们能够家校携手,形成合力,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散发属于自己的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