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消息的杀伤力
文/赵元波
崔沆是唐僖宗年间的官员,官至礼部侍郎。875年的科举考试,崔沆担任主考官,全国的读书人都来长安应考。
考生中有个人名叫崔瀣,颇有才学。崔沆批到崔瀣的卷子时,见文章写得文质兼美,又切中时弊,大为赞赏,连声叫好。自然,放榜时,崔瀣毫无悬念地榜上有名,考中了。
按当时规矩,科举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崔瀣不免要以门生的身份,郑重其事地前去拜谒“恩师”崔沆。真是巧得很,主考官叫崔沆,门生叫崔瀣,这“沆瀣”二字,本意是指夜间的水气、雾露,如今刚好在两人的名字上合到一块,实在难得。
一时间,许多人聚在崔府门前看热闹。人们指指点点,津津乐道。有个爱凑趣的人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像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很有缘分,成了师生。这本来是一句玩笑话,并不含有任何的贬义。崔瀣考中靠的是自己的才学,不存在舞弊的情况;崔沆公事公办,为国选才,也没收人家崔瀣的财物。
只是后来,有人听说崔瀣中举后很快就得到一个很好的官职,遭到他人质疑和嫉妒,时间长了,三人成虎,以讹传讹,导致真假不分,混淆了事情的真相,人们于是便把“沆瀣一气”的说法暗指他们营私舞弊,互相有勾结。
就这样,一句玩笑话就变成了互相勾结的贬义词。这就告诉我们:一些坊间的小道消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变了味儿,逐渐脱离了本意,杀伤力极强,不容小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