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大都喜欢到公园观赏奇花异草,然而,我却对乡间盛开的油菜花情有独钟。虽然它没有牡丹的富丽,也没有郁金香的迷人,更没有玫瑰的耀眼,但它还是我最心爱的花。
清明节回家祭祖,爬上蜿蜒曲折的西坡,向南望去,远处沟沟坎坎,草色遥看近却无;近处层层梯田的油菜花灿烂盛开,金黄色染尽山野,恰似一片金色的海洋,不由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我家位于吕庄川道里一个普通村庄,虽然有少量的水浇地,但大部分为旱地,且分布在距家四、五里路的南塬上和西坡,庄稼人到地里劳作,一般不是上南塬,就是上西坡,路远、坡陡,光走路都累人不浅,更别说劳动了。
七九年,也就是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那年,我家分得了七、八亩地,但地却分布了六、七片,那时候,讲究“以粮为纲",饿怕了的庄稼人把地都种成了小麦,到了收麦时,也就是“龙口夺食"的季节,全家出动,起早贪黑,那时我已十三岁,开始帮大人干活了。早上割麦,晌午拉麦,下午碾麦。旱地麦比水地麦成熟早,先收旱地麦,南塬上的麦虽远,但是大路,相对好走,但西坡地就不同了,收麦时要把架子车拉到陡峭的半坡能停车的地方,人再步行,走10O多米的羊肠小道才能到达,割完麦,要用绳把麦子捆成捆,用人背到停车的地方,再装车,绑车,才拉回家,且得分好几次才能拉完。特别是中午时分,骄阳似火,晒得人汗流浃背,使人口渴难耐,抱麦装车麦芒扎在胳膊,痛在心上。但一想到打下小麦,我能吃上白馍,就干劲十足。那时,地多,且以人工为主,辛苦程度让人生畏。
即使那样,由于地多、缺肥、产量低,劳动与收获悬殊太大,父母就商量,由于油菜比小麦收获早半月左右,能否将西坡那块边远的地种上油菜,既可减少收麦时的紧张与压力,又能增加家里食用油,改善家庭生活,减少家里开支。这一年,父亲就开始尝试了。油菜一般在当年十月播种,来年五月收割。清明节前后,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油菜花朵朵嫩黄,吸引了无数蜂蝶,扮靓了世界,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我十分兴奋,时常嘻戏其中。一个多月后,油菜就成熟了,父亲领着全家收割油菜,先用镰刀割倒,再用绳捆成捆子背到车跟前装车,然后拉回场里,堆成垛子,若天气不好,为防止雨水灌进,要用蓬布盖住。先捂四、五天,油菜秆和叶多少有些蔫了,油菜角里的油菜籽也掉落了不少,等天晴日,清早,父母就把油菜摊开,凉晒,过半个小时翻一遍,尽量让晒干,晌午二、三点,父亲开始套牛拉碌碡碾场,父亲拉着牛转圈,母亲用铁钗不停地翻,我在旁边用扫帚扫边子,边碾边翻,边翻边摸,等油菜角上的油菜籽都腾尽了,这场就碾好了,父亲卸了碌碡,开始起场,我从外围用扫帚往里扫,父母用铁钗把场里的油菜秆和叶抖出抛到一边,最后用刮板刮堆,然后,父亲挑准下午有风的时机抓紧扬场,随着“咝啦、咝啦”木锨一锨一锨向空中扬起,油菜秆和碎屑随风飘到一边,褐色的油菜粒垂直落下,堆子逐渐变大,等扬完,我负责张袋子,母亲用簸箕往进装,装毕,父亲用架子车拉回家,就算“颗粒归仓"了,望着满满的这六袋果实,真让人喜出望外。麦收之前,父亲急忙拉了两袋菜籽到邻村油坊压油,随即换回了一桶4O多斤黄亮的青油。从此,妈妈烧的油泼辣子既稀且油,炒菜时,母亲从油罐舀油的“颤巍巍”的动作也轻松了许多,炒菜时放的油多了,母亲烹饪的饭菜自然香了许多,偶而还能吃上母亲的炸油饼,我家仿佛告别了‘缺荤少油"的时代,从此,我家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家人干活时也精神了许多。 由于种植了油莱,也就是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我家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善,村里其他人看到我家种植油菜给我家带来的实惠和好处,纷纷效仿,从那年开始,每年家家户户至少种植一片油菜。由于年年种植油菜,每当农忙季节我跟随父母干活,对种植油菜中的播种、锄草、施肥、收割等环节耳濡目染,至今记忆犹新。 : 油菜不仅是粮食作物,而且是经济作物。油莱花不仅赏心悦目,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油菜籽那营养丰富的果实滋养了庄稼人,莱籽油成为农民餐桌上必需品,莱籽油诱人的芳香永远的那么让人回味无穷,后次,农村人也逐步种植了苹果、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油莱在农民心中的地位一直无法替代。每年到了油菜花开的季节,我都要去往油菜地,接受油菜花的熏陶,心灵都受到洗礼。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深深挚爱生我养我的这片故土,我爱家乡的一山一水,我对油菜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我爱油菜花,我更爱家乡的油莱花。
母明义
二O一八年四月十一日
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