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说:“四十而不惑。”
但,当我四十岁的时候,我却大惑而特惑。我的困惑是,我正在追寻的“成功”到底会把我引向何方?到底值不值得?我到底想成为谁?我到底有何价值?我的价值又如何衡量?……一个问题紧追着另一个问题。那时候的我,唯有苦笑——四十而不惑?其实是四十而大惑。
我的思考会被情绪、自我的绑架、自我的期待、对自我价值的怀疑……盘旋缠绕,脑中是混沌的,不知道自己的路到底在哪里?在黑暗中摸索和碰壁,不断在世界中找自己的定位。就像在一个深不见底的山洞里探洞,周围漆黑一片,未来会发生什么,不知道;危险在哪里,不知道;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也不知道,在哪里可以落脚。一切都在极度的不确定当中。人像是裹在黑色漩涡里。耳朵听不到,眼睛也看不到……我甚至能够嗅到自己心里恐惧的味道。
我真正要感谢的是,我停止了外在的探寻,而开始投入对内心的感受、陪伴、探索、训练、对话。是这个历程真正的帮我逐渐安静下来。我读了几本对于我来说真正重要的书——《知行合一王阳明》、《遇见未知的自己》。从心学当中汲取了“本自具足,无需外求”,放下了自我成长的焦虑,获取了对自己成长的自信。也汲取了“致良知”在我人生的下半段路程中的指针作用。《遇见未知的自己》帮助我把自己从自己的经历中抽离出来,观照自己的情绪、思想、行为、期待、渴望、恐惧……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根深蒂固的需要他人承认的需要显得那么脆弱,也发现自己对贫穷的恐惧本身,已经绑住了我的手脚,切断了我与外在的正常联系,也影响到了家人……一切都抽丝剥茧般的逐渐呈现在我面前,我看到它们,感受它们,感受它们对我的影响,决定它们的去留。我开始从恐惧和混沌当中夺回了对自己的控制权。
当我自己感到被滋养的时候,我开始接收到不一样的信息:感受自己在创造中的乐趣,感受到亲人对我的关心,也感受到内心对未来不可遏制的期待和冲动……我开始变得简单、直接,充满力量。与人交往的时候,还是会有点羞涩,但已经不会妨碍到我,或者说,我接受自己对社交的不擅长。That's it。我对自己这一年的作业还算满意。
我还是会有很多的“惑”,那个不同是,我相信自己可以找到答案。所谓的“不惑”,于我就是这个意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