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我重温了一部电影《我的少女时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首《小幸运》曾经脍炙人口,就算是现在也依然能哼出熟悉的调调。
好像上一次看这部电影是高中时期,隔了几年时间重温,还是好看!
其实,我不喜欢二刷的,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除非我把情节几乎忘记了,是我曾经非常喜欢看的。
现在想起来,留在脑海里印象深刻的影剧好像大多数是高中时期看的。
可能那样的年纪把该看的好剧几乎都看完了,以至于我对现在的剧没有什么感觉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喜欢看青春类的影视剧,那应该是大一大二的时候,甜齁搞笑的都爱看,吃饭看剧绝配,当时特喜欢那种追剧的感觉。
现在想想,那时候应该看多了那种剧,以至于现在对那些几乎“不感冒”。
原来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真的蛮对的耶!
如果你还是喜欢磕甜剧,恭喜你,你还是一个充满少女心的人,那就是青春的模样呀。
02
曾经,我有问过朋友,我们的青春还在么?
我依稀的记得,好像回答的是,只要我们还在上学,还没毕业,我们的青春就还没有逝去。
那是不是说明了大学毕业,就代表我们青春的终结。
可能当时是青春电影看多了,才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吧。
话说,这使我想到,几年前看的一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当时自己应该挺喜欢这部电影的,虽然现在几乎不记得剧情。
但也是一部至今想起来,都充满回忆感觉的一部电影。
无论是那个时期经历过的事,还是看过的影视剧,都属于我们青春的回忆啊。
老实讲,对于开学即毕业,我是不太能接受的,这就意味着我原本想好好珍惜的,仅剩大学时光就没有了……
这就是青春的缺憾吧。
03
读书时期,觉得校园时光好单调,上课好枯燥。
实习的这半年,对学校想念之感尤为强烈,想念那无聊的上课,想念与宿舍室友的日常,想念我的校园时光……
那半年,我认为我是幸运的,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去面对离开学校的日子,有同学的陪伴,还有合租室友的关怀。
随着我们,完全踏入社会,独自一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奋斗”的时候,就必须接受没有同学的陪伴,身边没有朋友的照顾了。
其实,我蛮怕自己工作两三年之后,就变得只会“工作”了,没有现在的热情和勇敢,而不去追逐其他的东西了。
电影《我的少女时代》的前部分,女主独白让我有所触动。
工作之后的我们,会不会变得世故,容易妥协,离当初的那个单纯、勇敢作梦的自己越来越远呢?
工作之后的自己,多了一些牵绊和压力。
接触多的是那些同事,我现在不期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交到什么朋友了。
如果是刚出来实习工作的我,会有这种想法。
可是事实上,工作之后,真的很难交到朋友,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寒暄。
特别是工作的变动,好不容易相处了一段时间,又换了一个新环境,得重新认识人,就算加了微信,也不过是只是躺在我通讯录中的名字罢了。
这是我实习工作之后认识到的,不是不想社交,而是不太能接受旧新更迭,再重新认识人,心很累的,那还不如只是平淡之交,不知道名字又何妨。
这算是成长的部分吧。
不可能仍是学校时候的样子,因为工作之后,面对的人也不是同学校友,只不过是人海中的过客罢了。
随着你经历的事情越多,你会更多的往保护自己的方向改变,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内心变得坚强了,看的更透,但身体里还是那个最初的自己。
可是,步入社会之后,保持自己却很难,就算你不想被改变,外界环境也会同化你。
那么如何使自己保持初心呢?
首先,对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断。思维和见识的提升了,那些外在的东西不太容易使你沉迷,而是使你关注真正对你好的和有用的事情上,这方面可以从自己的阅历和书中学习。
其次,结交一些正能量与积极向上的朋友。在这点上,我个人觉得蛮重要的。
我不是一个特乐观的人,但我很佩服那些看的开的人,性格方面,这是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关的,很难改变,但我们可以尽量结交那些积极的人,会使自己更阳光一点。
以上,仅代表个人的看法,有其他的想法欢迎与我交流。
//
作者:洛落,阅读爱好者,个人公众号【洛落的书单】,文章均首发于公众号。
由于排版问题,可进入公众号 了解更多的书单推荐/书评/故事哦~
图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