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作者: ae89a5131380 | 来源:发表于2018-01-29 18:58 被阅读32次

    背景:

    成书时间(1857)

    福楼拜(1821-1880)

    1856至1857年间,在法国《巴黎杂志》上连载的一部小说轰动了文坛,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怒不可遏的司法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到庭受审,不过审判的闹剧最后以“宣判无罪”告终。

    外省风俗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有一个醒目的副标题“外省风俗”。这部作品的背景,是在七月王朝,展示的却是第二共和国时期的法国社会风貌。外省风俗,实则是展示了一个原本是乡下的夫妇,丈夫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妻子是一家殷实的庄户家的女儿,在外省的经历。不过却在年幼时在修道院接收了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小说(此前的文学作品多为浪漫主义色彩),而向往这样的一种与地位不相符的生活方式。初次接触的外省,是在道特参加子爵的晚宴,对于诸如晚宴这类的上流社会向往,不过却也仅仅是体验了一日而已,不过却让对富含浪漫色彩的生活愈加向往,而对乡村平淡生活厌倦。故在结婚的四年后,搬去了一个“外省”永镇,巴黎附近的一个城镇。故事主要的部分也是在永镇这里展开。

    注:

    七月王朝:奥尔良王朝,1830年至1848年统治法国的君主立宪制王朝,因国王路易·菲利普出自奥尔良家族而得名,又称七月王朝,始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第二共和国:二月革命”是法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继续,并且,伴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渐推进,法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农业在这一时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现实主义

            这是一部不容易读下去的小说,你急切的想知道她后来怎样了,却仍要不得不读完一些对环境的描写,像是宏观的介绍了整个镇子,或是对旅馆细致入微的描写,如此平淡的描写,可能阻止了你准备都下去的意图,就好像要欣赏一个可悲的人的画像,却要先欣赏你能找到的同情者的怜悯,冷酷者的不屑一顾,凄凉的秋日黄昏的背景,甚至连所处的石阶略有残缺的部分都十分用心的体现在画作中一样。不过这却也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当在重新用心读之后,才会发现这种现实主义的小说的美妙之处。作为现实主义作品,书中的内容所展现出的,均是在那个时代所真是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原型便是福楼拜父亲的学生德拉马尔,其续弦的妻子先后遭两个情夫抛弃,后因债务而自杀。(在书中,甚至可以找到一些福楼拜的影子,如福楼拜出身医生世家,1830年福楼拜9岁入学时刚刚认识字母,在常人的眼中,福楼拜智力低下。1843法科考试失败。在书中,查理·包法利也是较晚的入学,人显得有些木讷,初次的法科考试也是失败)。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主义有罪么?

            “从80年代起,中国对爱玛的认识研究尽是虚荣、贪婪、挥霍无度、重情欲的放荡女人。”(此处“部分”为引用)而这真是属于包法利夫人的罪过么?就如同《唐·吉柯德》中的唐·吉柯德,追求了与时代相悖的生活方式一样,追求的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生活,便要背上诸如“虚荣”之类的骂名。

            纵览全文,她怀揣着对浪漫的奢求与查理·包法利结婚,却发现生活如此平淡,与自己期望甚远。一次意外的晚宴,让其窥视了贵族的生活,却也让所幻想的生活愈加的折磨自己,之后与罗道尔弗,按照自己幻想中的样子,陷入所谓的恋情。可在渴求与他私奔之时,却遭到了抛弃。(在此期间,一个勒乐的商人,也是将其推向深渊的恶魔,以诱导的方式不断向其借贷,致使其倾家荡产。)后来巴黎的偶遇莱昂,又陷入另一端“恋情”,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早已不再爱莱昂,却依旧与其维持这恋情,不过只是将莱昂当作是梦想中的那个情人而已,此时的她,愈加的奢靡,债务也愈加沉重。迎来的最终结局,终是死亡。

            这样一个包法利夫人,到底是错在哪里?或许可以归罪于无知,浪漫主义的小说,只是带给她了幻想,却未带给她辨识的智慧,或许归罪于贵族式的教育,纵然文中尚未提及,却也在文章对于教理的态度中可窥知一二,而在这样的一个修道院中,又怎能有辨识的能力。或许也如同《唐·吉柯德》一样,只是她偏离了社会而已。

    错的是命

            在书的末尾,查理·包法利在文中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错的是命”。

            不知道福楼拜是怀着怎样的心态写下这四个字,不过我读的过程中,却感觉有一种压抑的心态弥漫在心里。本想着追求一种浪漫的生活,却发现自己的追求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便只能留下一种感叹。“错的是命”,而非我的过错。

          或许这句话也可以解释包法利夫人究竟错了么,也许只是“错的是命”而已。

          “错的是命”,深感无奈。

    包法利夫人不只是书里的唯一

            正如我在之前所类比画作那个例子一样,这本书,可以让人窥见18世纪资本主义下法国的生活。勒乐这般如吸血鬼一样的资本家,平庸社会下的平庸人物查理·包法利,执着名望的中产阶级药剂师,虚伪的罗道尔弗,自私怯懦的文书莱昂,还有那个唯一在包法利夫人坟边哭泣的人等等,每一个人物刻画的都很饱满。

    PS:何为对错,无非是是否满足所身处的社会道德而已,我们大多数的时候,终究是活给别人。我们所评论的对错,却不是我们心中的对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包法利夫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df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