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两个词形容现在状态,那就是:迷茫,矛盾。
最近没有几乎没有写文,读书阳光笔记也不想写,还好阅读没有落下。
年初时,报了一个年度读书营 。我的初心是逼自己养成读书写作的习惯。
我不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而这个读书营的书友们能量特别强,都是极度自律的人。
我想在这样的环境,自己也会不好意思掉队的。
学习了一段时间,我也基本能保持自律,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也能被老师精选。
比之前的自己的,确实进步不少。
学习了几个月后,群里的很多书友的书评都上稿了。于是自己也蠢蠢欲动,也想书评上稿。可写了几篇,也是石沉大海,备受打击。
这个月就不想动笔了。
上稿还是需要一点文字功底的,自己的文字最多只能表达清楚。
上稿只能先放弃,自己的能力还不匹配, 所以会有很大的压力。
老师说:“看书,一定要写读书笔记。”
一直以来我是按RAI笔记的框架来写,开始也写得很带劲。
可写了一段时间后,我迷茫了。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吗?
因为读的是同一本书,如果是摘录总结书的重点,那大家的笔记写出来都是大同小异的。
助教老师也会看腻了,为了能在那么多笔记中脱颖而出,不得不往偏一点想 ,尽量避免和大家不一样。
确实群里的助教老师很认真,每篇笔记都仔细点评,给出意见。
可往往被助教老师精选的笔记,发在自媒体平台,数据往往不好,而不被老师看好的笔记,在自媒体平台反而很受欢迎。
这时我开始怀疑人生了,到底什么样的笔记是好笔记?为什么要做笔记?真的只是为了笔记精选吗?
也参加了人物稿的培训,老师说:“经典人物,写的人太多了,对文笔要求高,而娱乐明星的情感生活,不需要那么好的文笔,而且更受欢迎,适合新作者。”
老师说的确实很对。可是一想到要搜集这些八卦资料,内心就是抵触。
如果一开始就很反感的话,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拆书训练营,我也参加了,但也没有什么成果。
拆书,应该是尊重全书,把重点内容提炼出来。可是老师说:“太干了,要加入一些案例。”可我感觉这个味道就变了。每个人读书感觉不一样,容易偏离书本原意。
所以我真的迷茫了,自己到底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我也很矛盾,到底要写自己想写的,还是追求流量,写读者感兴趣的?
写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得到流量吗?还是真诚地表达自己?
因为迷茫,也因为内心矛盾,所以最近躺平了,什么都不想写,甚至提不起写作兴趣了。
所以我想先在简书日更一段时间,随便写写,手写我心。
让我庆幸的是最近阅读速度提升一不少。以前一周看完一本书,都有点困难,最近一周可以看4-5本(10~20万字一本)。
也许变现还离我很远,那先开始积累吧。
你们说我要怎么做?对于写作,你们有过这样的矛盾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