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一座很美很美的城市,大抵再也找不到比她更美好,让人留恋的地方了。
稀稀落落的小雨,连绵不息,丛山上的松枝更加茂密,又或许只是错觉,毕竟一年四季它都是那样的绿油油的,还带着点驻守的苍老。其实,也就只有清明这个时候,才会有人烟出现,其他时候,它只是默默地守护着这土地。
回到家的时候,家里的门口已经插上了松枝。只好抱怨爸爸,竟然又不带自己去扫墓。其实,扫墓也没有什么有趣的,爬个小山头,还一定会遇上让人心烦的小雨。可是,似乎待在家里更无聊。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那时,也没有想到自己回离开家乡。
在家的时候老是想着往外跑,其实,连个家附近的公园都不愿去的宅女,根本没有远方的概念。或许只是不甘愿只在这个地方待着,或许,只是被那诗和远方迷了眼。
高考报志愿,一半本地,一半外省。最后还是去了外省,多考了一分。报志愿的时候和妈妈吵了吵,我埋怨她没有帮我想好报什么,后来,才知道,长大以后,就算自己在怎么不喜欢自己做决定,他们也基本上帮不了我了,一个人做决定,反而更加胆小了。或许,报志愿是脑袋进水让我滋生出了从小到大一来最大的勇气吧。(其实学校很好,只是,离乡的不开心让我会牵怒到它,虽然,知道是自己的错,可是,却挺难控制自己。)被录取以后,才傻傻的查了查大学所在的地方,感觉还是停留在地理书上的概念,东北地区,重要粮仓,黑土地,北方,下雪,可能很冷。从家乡到学校的火车,两天两夜才能到,那个时候的我很兴奋,因为还没有坐过火车。一切已成定局,高考之后,总会有亲戚朋友问孩子考去了哪里?妈妈答完后,别人总是问为什么去那么远,妈妈也只能回答学校好。妹妹还没上高中,妈妈就说以后她考的再好,也不让她报远的学校了。
暑假,玩的很开心,没有什么烦恼,劳役妹妹给我煮好吃的(我手残,一般我出钱买菜,她负责煮,重点是她煮的比较好吃,好吧,很好吃。)。到了要走的前两天,我才开始收拾行李,爸爸妈妈总觉得北方很冷很冷,觉得这个要带,那个要带,其实,最后也只有一个书包和行李箱就走了。好像和高中没什么两样,但后来国庆了,才知道不能回家的痛。
好像生命中总会有一个人会告诉你要多出去走走,开开眼界,现在知道了,他可能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其实,两者都会有让你后悔和得到的地方。
刚开学的时候,还挺兴奋的,过了一个军训,就已经不好了,和在故乡的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想哭了。有些本来都会吃吐的东西,嘴巴想得紧,胃也想得紧。有些本来很常见的东西,可能找遍整座城市都没有。连感冒的症状也都完全不一样,在家总是堵鼻子,从小到大也就习惯了用嘴巴呼吸,这边感冒总是咳嗽,总是咳嗽几声就有可能吧早饭吐个一干二净,饭也不敢吃,只能喝些东西,在吃的时候也吃的很少。后来,自己学会了加衣服,穿秋裤,再也不想感冒了。后来,有一个舍友,学轮滑把腿摔骨折了以后,更加注意自己的安全了。我并不想爸爸妈妈为我奔波,为我担心。甚至有的时候并不敢打电话,怕不小心太想了,带了哭腔,又让他们担心。
北方的零下来的很早,原谅一个南方姑娘,没见过雪,基本没经历过零下。初雪下的很短,出门的时候只有薄薄一层,有的地方已经化了,只是原来的模样。但还是很开心的发了空间。在下雪的时候就很讨厌了,撑着伞它都飞进来,没有错,下雪天撑伞的一定是南方人。后来,雪积的很厚,很厚,雪下面是结的坑坑洼洼的冰,冬天走路一直小心翼翼,可还是会摔倒。北方是有暖气的,室内的温度挺高的,有些南方的过冬习惯很难改变,比如说,窝被窝,南方的冬天,脚没有热过,早上是最不愿意起来的,窝在被窝里,可能就是寒假的所有活动了。在暖气的宿舍,被子盖好,窝进去,玩手机,热,踢开,不行,感觉不对,盖上,踢,如此循环往复,不知道今年冬天还会不会。
离开家久了,就越想念家乡的吃的,人,树,雨。在能回家的时候,订的票一定是最后一场考试考完就走,回学校总是最迟的。比以前更喜欢赖在家里。总是吃个不够。
在家的时候从来不想家,离开了以后,才发现根扎的那么深。有的时候,挺想变成清明扫墓路上的一颗松树,守望着家乡的大海,深山,茂林,曲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