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全球物联网观察
“煤老板”的无人驾驶梦

“煤老板”的无人驾驶梦

作者: 310e7c946a3c | 来源:发表于2017-11-28 09:02 被阅读5次

    无人驾驶的关键传感器——激光雷达,价格从7万美金跌到100美金。相关技术也日趋完善,如何让无人驾驶商业化成了行业各家都在探索的重要命题。

    1

    商业化的障碍

    无人驾驶在这两年突然热了起来,得到很多资本的青睐,截止今年6月份,在美国加州获得路测牌照的公司已有34家(详见:美国自动驾驶路测,华人成了主力军)。各家厂商为了保持领先,还开启了浩大的人才争夺战。卡耐基梅隆大学相关专业学生,大学刚毕业就能年薪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1万)。

    在这种竞争形态下,谁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无人驾驶技术进展神速。

    虽然技术越来越完善,但是无人驾驶也面临很多挑战。去年特斯拉的第一起智能驾驶死亡车祸,汽车界、学术界甚至包括国家相关机关,都产生了很大警觉。同时,谷歌在测试中也发生了很多事故。现在自动驾驶汽车都处于小规模测试阶段,如果大批量供应,真的会安全吗?

    由于关系公共安全,自动驾驶汽车对现行法律提出了挑战。美国可以通过拿得自动驾驶路测牌照上路,在中国目前没有自动驾驶法规,但是工信部和公安部正在牵头制定相关的法规。在相关法规出台前,从法律上来说在公共道路上开启自动驾驶模式是被禁止的。乘坐自动驾驶汽车上五环的李彦宏,就为此吃到了一张罚单。

    无人驾驶的商业化有一个核心点,机器代替了司机做驾驶行为的决策,因此机器也要为这件事情负责任。上路之后发生事故,由谁来承担责任?现在业界有一个共识是,由开发软件系统的公司来承担责任。

    如果是做整车组装的车厂开发,那整车厂就应该为此负责。但是如果全部事故都由整车厂负责,那么整车厂能不能负担得起?

    此外,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后面临伦理难题,也就是让汽车在事故之前选择撞向一人还是撞向几人的问题,并且,程序的设计可能会陷入无尽的矛盾中。

    例如,如果是以死人的多少来设计的程序,那么接下来是否还会根据年龄、性别、地位的高低来作判断。例如,面对一位孕妇和一位老人,汽车出事前该撞向谁。如果这样的话,是否也把人变成三六九等,并违背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技术上的问题,能够完善,可以预见。而法律和道德问题,需要多方面考虑,从目前来看离解决之日还遥遥无期。

    2

    无人驾驶适合煤老板

    无人驾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有些一时半会还没办法解决。但是汽车应用场景多样,并不局限于乘用车,这也成就了无人驾驶落地的突破点,智行者将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划分成四个象限。

    来源:智行者

    在四个落地场景中,智行者加入了“可预期的安全风险”这一指标,即无人驾驶在极端失效情况下会造成多大、多严重的安全事故。通常汽车只要速度一高,遇到的问题会非常多,所以高速的载人载物风险很高。

    从全球来看,目前落地的项目都是低速的无人驾驶。当前到处试运营的无人大巴,包括百度即将小规模量产的巴士,就属于低速载人范畴。港口运送货物的AGV、矿区无人运输车等,都属于低速载物。在落地项目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环境简单,线路固定。

    对于特定区域的无人驾驶,法律问题基本上不成为障碍,并且,区域内环境相对简单,近距离的感知和可靠性都会增加。另外,它们都是重复性、固定作业,也当成自动化的作业平台。使用无人驾驶可以产生一定经济价值,用户也更易于接受。如果能把传感器、执行、感知成本做到低于人工成本,会更有利于推广。

    在载人上,无人驾驶还做不到低于人工成本。但在载物上,无人驾驶已经取得了突破。另外,商用车辆各方面价格都很高,实现自动驾驶的成本相对车本身价值成本较低,更灵活一些。

    在 2017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余贵珍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矿区无人运输车的研究。

    余教授调研了鄂尔多斯和山西的一些露天煤矿。露天煤矿分两组运输,一个运土,一个运煤,是先把土拨开了,再把煤挖出去,土和煤的运输比例是 10:1。像平朔的大煤矿,运土的车多达 1000 多台。

    如果一个矿井只有100台车,大概需要200到300个司机,但当前的司机基本全是55岁以上,过年过节基本没人干活。另外,矿区环境特别恶劣并且危险,未来可能招不到司机。

    在调研西安的一个沙土运输矿时,矿老板订购了 15 台矿运车,就出现了招不到司机的情况。传说中的“煤老板”,日子并不好过。用工紧张的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方案解决。

    有意思的是,矿区作业车辆的车速度在 20 公里到 30 公里,运送距离在 20 公里左右,且是点对点的固定线路,刚好很适合无人驾驶。

    在国外,矿区使用无人驾驶运输车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应用。

    铁矿石三巨头之一的力拓集团(Rio Tinto)与思科合作,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4个矿山中启用了共73辆无人驾驶卡车。通过精确的GPS导航系统,卡车能自动找到方向,并利用激光传感器和雷达来发现障碍物。

    远在1500公里外的计算机控制中心,工程师可以实时对行进中的车辆进行监控分析,快速查明问题,防范故障发生。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让工作更加安全。

    在性价比上,无人驾驶的卡车也交了不错的答卷。澳大利亚的卡车司机年薪超过15万美元,同时经常罢工。采用无人驾驶免去了轮班、上厕所等耗时的环节,并且卡车可以不间断又孜孜不倦地工作24小时。据力拓集团介绍,相比人工驾驶,无人驾驶卡车大约能降低15%的成本。

    在如今低迷的矿业市场下,这个能大幅降低成本的方法,也引来其他矿业公司纷纷布局。

    3

    市场与难点

    在国内,无人驾驶矿卡的市场广阔,全国大约有十余万个矿山企业,总计运输车辆在50万台以上,其中露天煤矿运输车就有 20 万台左右。

    在2016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矿业展览会上,矿山卡车的王者——小松就推出了一款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引起广泛关注。该矿卡直接取消了司机驾驶室,利用无线网络和障碍物检测技术,彻底实现了无人驾驶。

    在此之前,矿卡都是有驾驶室的,实现无人驾驶是通过对原有卡车改造而来,从一定程度上具有标志性意义。但是重型机械造价不菲,“煤老板”并不会轻易的更换设备。当前还是以改造现有卡车为主。

    改造卡车的主要难点在于感知、控制和执行机构。对于固定线路、点对点运输的低速无人驾驶,对感知的要求较低,有 30 米的感知机构就可以了,甚至是西克一线的激光雷达就可以满足要求,因为固定线路上有高精度 GPS,很容易做判断。

    控制功能主要是通过远程控制,跟无人驾驶基本一样,系统可以对行驶线路进行编辑。由于矿山的环境相对简单,控制的难度会低一些。

    执行机构即对大矿车做转向和执行,这一点比较困难,有部分车型根本改不了。办法总还是有的,有公司通过机器人、电机的方式解决。开发出一种机器人,代替人工打方向盘、踩油门和刹车来实现。

    目前,国内已有企业的短途无人运输车上线开始运行了,若在某一矿区得到验证,相信全国的“煤老板”们很快就会给自己圆上无人驾驶梦,雇上这么一群全年无休、从不抱怨、不知疲倦的员工。

    全球物联网观察独家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煤老板”的无人驾驶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hs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