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童年之日本
其实,说到日本,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标签:规整,认真,呆板;富士山,宫崎骏的夏天…但看完这几十分钟的视频,却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撒欢的晨练。在影片中,你会看到有工作人员提前将一片沙地来来回回地“抹平”。其实,你会诧异这个举动。待小朋友光着脚丫和小伙伴一起在这片沙地上奔跑玩耍时,你会明白脚踩在土地上的力量。喧嚣的晨练时光,被园长认为是感受身体中生命苏醒的一部分。
集体中的共振。日本教育强调集体意识,重视团体活动。她们希望在强调规则的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文化差异,但并不意味着抹杀个性。相反,不同性格的孩子各自传递自己的声音,又同时感受同伴,相互回响,在集体中发出“共振”。其实,这与我们的“和而不同”有着同曲异工之妙。
故意为之的不方便引发的思考。幼儿园的草坪是不平整的,有凸起的,有凹下去的,因为“面对不方便孩子才会开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如果草地是平的,孩子们无需操心。"而且,门竟然也是被设计成关不上的,总是会有一点误差。冬天的时候,门关不紧,就有风吹进来,离门近的孩子会亲自关门,因此,这成为教会孩子做事要彻底,学会在意,照顾他人的完美契机。
大自然的魅力。幼儿园的很多处摆放着各种洋葱、昆虫。孩子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去思考,这已经是一个循环,但孩子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循环自身去体验、去感受自然,比从书本等其他媒介获取的间接经验要有效很多,他们也会因自己的体验感带来的顿悟而散发魅力,光芒。
祛怯耻的眼泪。在日本传统文化里,眼泪被视为羞耻,被认为是不该有的情绪。但在我们看到的视频里,有“眼泪疗法”的片段。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他们都可以通过眼泪去表达自己悲伤、难过的情绪。
向师性的驱动力。里面的一名幼儿园工作者被问到职业选择的原因时,她说是因为曾经一名老师影响。看到此,不禁感叹那名老师的魅力。而同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中,不禁会反思感叹自己的渺小,这是自身在传播过程中的不足。但是也会想到前不久有娃对我说“想成为像我一样有温度的老师”,其实,影响在潜意识下的行为举止里了。
他乡的童年之芬兰
说起芬兰,脑海中会是冬天的白雪皑皑的场景,也有让人神往的极光。待看完这个浓缩就是精华的视频,你只会更加的向往。“离家最近的那一所就是芬兰最好的学校”,这已足够说明一切。
生活即教育。时间无所不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简笔画“脸‘’结合问题“时间怎样体现在脸上”,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时间的现象,并思考时间,年龄和自己的关系。学校还让孩子们和老人进行交流沟通,去了解老人们的生活,于具体的实践中去感知,拥抱时间,减少对未知时间的焦虑。孩子们还被带到森林中,于其中寻找与色卡中相同的颜色。原来,森林里不止绿色,也是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你也会闻到各种味道,沁人心脾的,恶臭的,都有。孩子们也是在不断的接触寻找中,客观地体会到自然的神奇。孩子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给树命名,只要合理即可,因为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如此,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又将学到的知识作用到生活中。
评价即发现他人闪光点。芬兰的评价,是全面的多维度的。不擅长某科,或是只擅长于某科,真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有发现自己的能力:有创意,有毅力,善良…这正与提倡的“积极教育”相适应。他们会被引导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感受和体验。
当然,你会讶异芬兰的无督导、无职称评比的教育管理,会讶异政府对教育的最大力度的投资,会讶异于你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讶异他们口中的成功,会讶异他们相互之间的信任感…
“当你的人生中有一项爱好,你永远不会孤单,也不会绝望”。这是他们接受到的最好的教育,也是令众人都羡慕,所有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去体验,去生活。
他乡的童年之德国
说起德国,你会想起他们的严谨。但视频,让我们又有了其他的感受。
音乐启蒙教育。在德国,5岁接触音乐算晚的了。嗷嗷待哺的幼儿,蹒跚学步的小孩都会出现在音乐厅却不一样。而面临小朋友类的观众,表演者需要小心翼翼。而音乐教授者,却不是像国内一样注重标准的指法,更多的是用耳朵听,去感受。其实,他们也并不在乎一定要有多高超的技艺,而是能去体验,去感受。如真喜欢,他们会主动地去练习,去提升。
免费普及性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性教育一直不曾中断。在德国,性教育被视作为一种健康教育和一种社会教育。而这一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德国的早孕率在整个欧盟是最低的。
沉重历史不回避。其实禁忌的隐晦的东西在德国人心中是透明的。二战期间,德国是主战场之一,很多犹太人被杀害,但还是为受害者建了纪念碑,由 2,711 根混凝土柱或石柱组成,孩子们会被带着前往纪念碑现(还是柏林最中心位置),他们无法立即感知沉重的历史,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触摸历史。他们会承认在历史中,德国做了错事,但那并不是人民的错,人民想要和平的,是希特勒想要发动战争。
平等的就业观。三分之二的德国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也有从艳羡的大学转到职业院校的。当然,也有从职业院校又去大学深造的。无论是哪种教育,无论是哪种职业,并无贵贱之分,人们都会受到尊敬。他们尽全力培养员工,如此一来,员工也有反哺之心。某所学校的展牌上,白纸黑字记录着
十件不需要天赋就很容易做到的事:友善,同理心,好奇心,理性,问问题,开放的心态,考虑周到,准时,帮助他人和感恩心。
虽然说德国的教育制度多元化,但也有四件事是每个人都要做到的,了解本城市的历史文化,了解本州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了解性知识,学骑自行车。
他乡的童年之印度、英国、以色列、
新加坡
看到印度马路上的交通,正如片中所提到的“混乱”。可即使混乱,即使很多女性未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不影响印度人在全世界知名企业中CEO领先的占比率。为什么呢?他们不断被启发,不断去思考,不断合作,不断实践。
英国的绅士教育,其实是令人止步的。但你无法拒绝他们的体育教育,和阅读教育。体育教育到底是要教会什么?是应试中费力较少的高分数吗?显然不是,应该是带来的强健的身体,以及为之努力而形成的毅力。其实,在这7月份之前,我对健身也有误解。总觉得健身就是带来一个好的体型,忽略了健身带来的愉悦,最重要的是带来的好的积极的向上的精神面貌。在英国的伊顿公学,每名男生每年都会订一份报纸,习惯性地在早餐时间安静阅读,了解时事。这也无怪乎,总是会在英剧里面,看到类似的场景。这是他们的生活写照。
以色列,会让我想起犹太人的智慧。其实,也不足为怪。14岁,他们就开始创业,16岁,已有人是ceo。当然,这并不意味他们放弃了学业,而是学业和创业并向而行。事实上,他们也会失败,但没有关系,谁不会失败呢?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父母,并不会因此,就否定放弃了自己。他们不将失败视为结局,而是从中汲取教训,不断进步。
新加坡,花园城市。前不久,看到一条关于孙燕姿的近况,说是因为家里孩子升学考试,近期不会演出。当时还诧异了一下,直到看了近期他乡的童年之新加坡篇,你只会感慨更卷的压迫感。可即使有卷的压力和压迫感,你也会被职业教育的宽容所感动。即使三十岁的妈妈,她也能去接受职业教育,对自己感兴趣的技能进修,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向,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一期的主题是刚刚举行奥运会开幕式的法国。尽管其中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让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但也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