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V先生其人其说
V先生的小密圈设计思路与开通流程

V先生的小密圈设计思路与开通流程

作者: V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4-11 16:12 被阅读1467次
明末大学者顾炎武所著《日知录》.jpg

以下为《V先生日知录》的设计思路和开通流程,原文于2017年3月24日发在小密圈,个人经验,仅供【知识型IP训练营】第三期诸位伙伴参考~


#小密圈使用指南# #2017年3月#
#社群玩法# #新媒体实战#

许多事站在门外看,随口说说,看似很简单。可实际去操作,才发现有很多琐碎的事情,要一件一件办。后者才是考验,尤其是这件事需要你做一段时间,比如一年,甚至更长。

就拿开小密圈这个事来说,我列一下做了哪些事哈,给大家作个参考。同时,这些事,在运营社群或者公众号时,也可能遇到。

  1. 关注小密圈的公众号,把它发的文章都看了一遍,记下要点。

  2. 从官方公众号知道了其创始人 @wulujia 的微信,加了微信,做了自我介绍,并说准备开一个圈子。

  3. 下载小密圈App,对比了一下,它和朋友圈之间的优点与不足。

  4. 在微信中搜索关键词“小密圈”,找到一些文章、群聊信息、朋友圈信息。迅速看一遍,记下要点。

  5. 在1和4中,有推荐一些小密圈,保存其二维码,微信发送给自己。在微信上一一扫码,看看其主题和介绍。

  6. 加入几个小密圈,有付费的,也有免费的。从一个参与者的角度,看看圈子里怎么发内容、怎么玩。记下这些圈子给我的启发。

  7. 开了一个小密圈,圈主是我,成员只有一位,是我另一个微信。这样,从圈主和参与者角度,把功能都试了一遍,看看其中有哪些不便,会出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8. 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消息,吹吹风,就说要开个圈子,准备写什么、玩什么,感兴趣的可以先点赞预报名。当时有340多位点赞,当然,后来并没有全进来。

  9. 在公众号连续发了四篇文章,每篇标题都带有“V先生日知录”,内容是十则短思考,类似思考卡片。用意是让公众号订阅者和我微信里的朋友,先熟悉一下这个名字,并具体内容有个了解。

  10. 发起集赞活动,为这几篇《日知录》带些流量。对于集赞的朋友,承诺的好处是可以进入【超级努力同学会】

  11. 建了微信群,用Excel统计集赞情况,把符合条件的人,发送邀请到同学会。

  12. 为了防止这个名字被人注册,我当即注册了两个公众号【超级努力】和【超级努力同学会】,还注册了同名的简书号、微博号。先把名字占住。

  13. 陆续进群后,我要介绍同学会怎么玩,有哪几条群规。

  14. 布置作业,让同学会的成员来做作业,第一项作业是:写下每个人的20条人生准则。

  15. 写了作业交到哪呢?于是建了个简书专题:http://www.jianshu.com/c/4115227e2ebe。写了作业,统一交到这个专题。

  16. 同学会由 @彭杨森 等伙伴来一同负责管理、统计。我要定期发个红包,要用话题来引起互动。当然,平时本身会自行讨论。这样,就先不管了,后期再来详细打理。下面来做小密圈的事。

  17. 考虑我的圈子的定位、栏目设置、互动玩法。写下了上百条,结合上面做的笔记,写了一份《V先生日知录 使用指南 1.0》,简明扼要地介绍圈子。

  18. 考虑定价如何设置。

  19. 选择一个日期,最后选定了3月11日。为了给这个日子赋予一种意义,特地去看了下“历史上的今天”,发现:1904年3月11日,近代中国最早的杂志《东方杂志》创办。这个正合我意!

  20. 开小密圈,设置好圈子的名称、介绍资料、定价、权限。

  21. 分享链接,到四个地方:1,我的朋友圈;2,上次朋友圈点赞预报名的评论中;3,我建的三个大群,发了若干红包助推;4,推送了一张圈子二维码到朋友圈。(暂时还没有在公众号发文推)

  22. 然后就是每天要利用碎片时间,想一下今天写什么内容,有啥启发就随手记在锤子便签中。

  23. 为了便于归类和搜索,每发一条,前面都打上标签,一个是主题标签,一个是月份标签,就像给为知笔记和印象笔记打标签一样。

  24. 发出去之后,对于每天的评论要回复,对于提问要回答。

  25. 制作一张Excel表,记录圈友的信息,包括入圈顺序、对应的微信名和ID,以及其他情况。每天花5分钟更新一下这张表的信息,另外,记录几条运营心得在表格中。

  26. 对于自觉比较满意的、或者点赞评论多的信息,加入精华主题。

  27. 每天分享一条长回答到朋友圈,没进圈的朋友只能看50%内容,以此吸引人入圈。

  28. 在圈子里发布公告,回复1024可邀请到超级努力同学会。

  29. 陆续邀请圈友到同学会,并更新相关信息在Excel管理表上。

  30. 找几位圈友聊,看看他们有什么改进建议,记下这些建议,并把合适的用起来,加以优化。

  31. 这个圈子目前开了两周,这样的话,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在栏目、更新日期、互动、规则上形成比较成熟的做法了。同时,还收获了一些运营经验、玩法,这些可以用在其他方面。

  32. 而后,回过头来再到同学会里,布置作业给大家(集赞入群+小密圈入群+后续其他门槛入群),打理这个群。同时,解散了其他零碎的群,合并成大群,共产主义接班人:第一军 和 第二军,这个是主打话题讨论和资源对接。

所以,上次我总结这几天的心得,说到:

事非亲历,不知其艰。

从知道到做到之间,隔着很长的路,而从做到到做大之间又隔着很长的路。这些路,都是要靠努力和时间,一步一步去走的。

另外还说了一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运营一个圈子、一个群、一个公众号,不管人多人少,有些流程都是省不掉的。给一个人做菜,和给十个人做菜,买拣洗切配炒,这套工序都一样。

这里面就看出一个问题了,流量不足是硬伤。

这样,你花在每一个圈友身上的精力成本就很高。况且,这个圈子还不像正常的圈子那样,散养,大家共同产出内容。这里的内容完全由我来搞。

假如是朋友圈的话,倒没问题,我随便写几句话、发张图,谁也管不着。而这里不行,不能随便写,也不能编故事,否则,圈友会觉得花了钱进来,你这样就没有诚意了。

所以,最大的挑战就在于此:连续365天更新干货思考和回答问题。

而这也正是我开这个圈子的用意所在:借着外力的监督,来逼着自己思考和输出。即便你们不一定每天点开来看,但是我得写,这是一份承诺和责任。对我来说,一年后,在这里输出的内容,已足以架构起一个体系了。

上次有几位圈友建议我做成得到那样的专栏。我说:

你们的建议非常好,可是我办不到。就像目前这么做,已经要耗费很多精力了,假如做成得到那样,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把主业停掉,专门来做。但专门来做,这点人、这点收入,我靠啥吃饭呢?你们说是不是?所以啊,只能量力而为,逐步优化。

上面写这些,主要是说,知道和做到,做到和做大之间,有许多事要做。同时,我们在做一件事时,不要做完就完了,还要记录自己心得和他人建议,这些经验可以迁移用在以后做其他事情上。这样,不就是一石多鸟了嘛。


V先生的小密圈二维码 20170311 - 小尺寸.jpg
  • 备注:这个二维码需要用微信来扫描哈。
  • 或者直接点击这个蓝字即可跳转:V先生日知录

附录:

《V先生日知录》简明指南 1.1

  1. 本圈为期一年:2017年3月11日~2018年3月11日。
  2. “日知录”得名于:V先生的偶像--明末大学者顾炎武,积三十余年所著之书。
  3. 择此日创建,乃致敬:中国近代最早的杂志《东方杂志》,1904年3月11日创刊于上海。
  4. 周一到周五,每天更新内容(早上好文推荐,晚上思考心得)。周六和周日,集中回答问题。
  5. 每条日知录皆是一张知识卡片,为便利查阅,均以【月份×主题】打标签。
  6. 于形式,则囊五花八门,于内容,则括三教九流。或生活有感,或时事有析,或工作有招,或商业有思,或禅道有悟,或读书有得,或奇文有评,或格言有摘,或歌曲美图电影有享,或牛人利器好物有荐,或写作与创意有锦囊,或媒体与社群有妙计。无论柴米油盐酱醋茶,更兼琴棋书画诗酒花。
  7. 道势术法器用,V先生无所不记,皆倾囊相授。开眼界、解疑惑、启新知、练绝招。炼它海量信息之精华,作你人生升级之启发。
  8. 每月将汇总内容为两份文档,给圈友参考:【V先生日知录】和【问答列表】
  9. 此圈为V先生私密笔记处,为保持纯粹,入圈朋友可阅读、可互动,但不可发圈,更不可发广告。违则私聊提醒,重则移除本圈。
  10. 在互动上,可评论、可提问,另外圈友可邀请进微信群【超级努力同学会】,通过做作业来提高。
  11. 若引用此处内容,发微博、朋友圈或写文章时,还请注明:作者V先生(公众号ID:iamvxs)。
  12. 将为此圈中分享的文件,建专属存放网盘:V先生藏经阁。
  13. 凡入此圈,后续可添加V先生为圈友专设的私密微信:V先生的VIP。
  14. 考虑到创作内容和运营圈子,所耗精力不菲,且为期一年,故收点咖啡和香烟钱,先进入者188元/年,以后将不定期涨价。
  • 188元=2000多条思考+个性化问答+每月内容和问答汇总+VIP微信+超级努力同学会+藏经阁。
  • 较之市场、较之所获,绝对属于:黄金的产品白菜价!
  1. 小密圈入口有四:下载App、菜单栏(关注同名公众号)、小程序(微信搜索“小密圈+”,或从公众号主界面进入,可置顶在聊天界面顶部)、网页版(https://wx.xiaomiquan.com/dweb)。
  2. 坚持日更、内容求实、玩法求新、只做精品、不断优化,力争将此圈打造成小密圈中的黄金圈。
  3. 版本更新记录:
    2017-03-11:创建小密圈,发布《V先生日知录》使用指南 1.0。
    2017-03-23:发布《V先生日知录》使用指南1.1。

2017-04-11 更新内容:

1.

后来,我建了一个只有自己的微信群,专门放各种小密圈的入口链接,用于观察。这个观察,一方面是用于小密圈本身,另一方面是学习新玩法,迁移在社群运营上。

小密圈观察基地.jpg

2.

大家提问的时候,希望能提具体一点、小一点的问题,慢慢来~

不然大而全的,很难回答。简单说几句吧,不痛不痒,根本不解决啥问题。详细说呢,又要花不少时间考虑,甚至答出来是几千字文章的量。

一个好的回答,包括三部分:

要有鸡汤,起鼓舞作用;
要有干货,把这里面的逻辑说清;
更要有实操步骤,一步一步怎么做。

这三部分结合,才起到鼓舞+逻辑+操作方法的合力。

3.

发在小密圈的一段公告。

目前已发布内容的所有标签

可点击某个标签,即可呈现出同类内容。

标签有些多,大家更喜欢哪类内容,可以在此留言哈,看看后面如何优化一下~

#V先生的公告# #小密圈使用指南# 
#参禅悟道# #极简日课# #如何做人# 
#知识加工厂# #思维解剖刀# #社会运转# 
#操蛋的生活# #把妹撩汉# #抓热点套路# 
#商道# #生意经# #创意火花##知识图# 
#1001种内容# #设计之美# #优质信息源# 
#新媒体实战# #社群玩法# #如何写作# 
#睡前听首歌# #好文推荐# #每日格言# 
#格言抄# #好片推荐# #书摘# #反鸡汤语录#
#互联网新闻# #每日一问# #V先生的藏经阁#
#加点笑料# #2017年3月# #2017年4月#

4.

和几位圈友私下沟通,听取建议后,写的一段话。

最近和几位圈友聊了下,听听他们对这个小密圈的建议。有很多好的主意,在此一并感谢~

我说几点心得:

对于我来说,开小密圈的本意,是为了筛选出一些对我本人和所写内容有兴趣的人。

在微信里,我一向都比较热心,无论是解答问题,还是帮忙。但是回头看看,发现有些人,不过是在消耗你,即便你帮忙,人家也不会觉得有价值。

需要的时候,找你;一旦你需要的时候,人家围观了。有问题的时候,找你当地图或者树洞;一旦你说要收钱的时候,那人家宁可去百度。

所以,我想通过一些方法来筛选,包括小密圈,以及其他。这样的话,有问题,就来小密圈提;不进圈,在微信里提,就不回复消息了,对不起,我没时间耗在伸手党身上。

如果要为赚钱,那我就不开这个圈了,做课程、做21天训练营多方便,同一套内容反复讲,不用每天都输出不同内容。而且,我的主业做工厂生意,随便一个单子就够好几个圈了。干嘛费这个劲在这天天写呢?

一方面是为了筛选同好,另一方面是借着外力监督,逼着自己思考和输出。

目前进圈的朋友,大多来自我的微信,还有来自圈友帮忙转发的链接。

进来的目的,等等不一,有的为了当作朋友圈来看,有的为了能提问,有的为了看深度文章,有的为了学习一下如何玩小密圈,当然,还有些朋友就是冲着人,不管你干啥都要捧场。

不同的目的,就会对这个圈子有不同的预期。对于运营者(也就是我)来说,很难做出一道菜,满足不同的口味。当然我会尽量去把它做得更美味,但是符合每一个人的所有期待,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拿得到专栏来比,坦诚说,没法比。原因很多,比如:

1)得到作者在自己领域积累的多,当然比我年龄也都大;

2)得到专栏的呈现方式更好,还有课表、音频、学习小组,这一点,离不开得到团队上百号人的打磨和运营,我只有一个人;

3)得到流量大,作者的收入,可以保证他们即便专职来做也可以,而对于我目前而言,如果仿照得到那样做,且不说小密圈的功能上不支持,单说精力成本,那这一年不用干别的了。所以,目前,这只是业余顺带着做的,当作一个付费朋友圈。

换个角度来看:

你和得到专栏作者的交流,仅限于文章和评论,他会回答你的个性化问题吗?会加你微信交流吗?会建群带你玩吗?如果这样的话,相信没有谁会去得到开专栏了。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文章满天飞,而抽出时间,跟你进行一对一交流,才是最奢侈的。

再换个角度看:

假如你对标的是其他小密圈,或者市面上流行的7天、21天、60天训练营,你会发现,能像我这么做的,没有几个。

我拒绝了很多平台的课程、训练营,就是因为深感,真正的学习,是要花出至少一年,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像树根吸水一样,慢慢生长出干枝叶花果。否则就是拔苗助长。

小密圈的功能,比起朋友圈,有利有弊。最大的弊,其实就是大家的关系网在微信上,每天打开微信看朋友圈,形成习惯了。这也是所有其他App痛苦的地方。

那么,我只能根据小密圈的功能,搭配其他工具,来加以改善。

1)过段时间,会用新的微信去一一加圈友,小密圈的内容要点,同步更新在朋友圈。但是提问,还是在小密圈。

2)分时间更新,周一到周五,写文章或思考片段,周六和周日,集中回答问题。

大家平时有问题,可以随时提,但是我会放在周六周日集中回答,周末两天就不写文章或者思考片段了。这样,不会让内容和回答混在一起,圈友查看起来清清爽爽。

关于提问,还希望经过自己一番考虑,提些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写过的内容、别人提的问题,已经涉及到了,就不用重复提问啦~

还有一点,请大家提问,点击上方中间的【提问】,而非【发表】。目前这里只有圈主可以发表,主要考虑是让内容纯粹一些。

3)关于小密圈圈内信息的检索和整理,有这么几种方法:

  1. 每一条内容前面,我都打上了 带 #的标签,一个是所属主题,一个是月份。点击某个标签,可以呈现一系列都带有这个标签的内容。

  2. 进入这个小密圈后,在上方有一个搜索框,可以搜索你感兴趣的关键词,显示出相关内容。

  3. 进入这个小密圈后,右上角有个筛选【这个需要更新为最新版本的小密圈App】,点击筛选,可以查看不同类内容。

  4. 除此之外,我每个月会把发表的内容汇总,做成文档给大家,一份是【V先生日知录】,一份是【圈友问答列表】

4)关于互动,除了圈内提问和评论,会邀请感兴趣的圈友,到【超级努力同学会】,在里面做作业。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同学会和小密圈是独立的,那里不是随便进,但也不是付费群。只是小密圈圈友,省去门槛进,作为一项福利。

切勿把那里当作付费群,然后设定很多预期。如果那是付费群,年费起码要过千。怎么会让你免费进呢?要知道,运营一个付费群和非付费群,要付出的精力、满足的期待,完全不一样的。

最后,总结一下:

  1. 有许多玩法,不是不知道,开圈之前,我列了上百种玩法,但是限于具体情况,落实不了。这个还是要量力而为,在做的过程中,慢慢优化。

  2.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给一个人做菜,和给十个人做菜,有些工序都是一样的。运营一款产品,无论是小密圈、社群,还是公众号,道理想通的。所以,进圈的人越多,分摊到的精力成本就越少,我也就能抽出更多精力,来玩一些更好玩的。

  3. 莫要急,有一年时间呢。到时,你再回头看看这一年,再对照一下市面上,想必会给出答案:这个选择,值还是不值?


补充

  1. 知识星球通过后台设置,可以有两种模式,一个是社群模式,也就是入圈的人共同生产内容,还有一个是只能圈主、或者圈主和嘉宾发言,这是专栏模式。前者的考验是如何激励输出,如何对内容进行分类和精选;后者的考验是如何持续输出,以及激励互动。
    papi酱退出分答社区、罗永浩停止得到专栏,均因为专栏模式消耗精力成本大,且收益小;另外,部分饭团团长也反应有这种苦恼。
    专栏模式的一个解决之道是邀请一帮朋友来共创,或者建立有偿投稿机制。

相关文章

  • V先生的小密圈设计思路与开通流程

    以下为《V先生日知录》的设计思路和开通流程,原文于2017年3月24日发在小密圈,个人经验,仅供【知识型IP训练营...

  • 261-浪尚古的知识管理流程

    在此之前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管理流程,跟随V先生,借鉴(完全照搬)小密圈(V先生日知录)#知识加工厂#提及的方法,结...

  • 小密圈开通了

    我的小密圈开通啦,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入圈,费用是199一年。 小密圈会包含什么内容: 个人工作经验(技术和职场)分享...

  • 我开通小密圈啦!

    听说最近最火的就是小密圈:知识网红的朋友圈!在研究了一上午之后决定自己开一个,尝试一下。定位是:分享自己藏在心底的...

  • 怎么给你喜欢的主题赞赏?

    终于,小密圈开通赞赏功能啦。 赞赏功能是小密圈为鼓励大家发表优质主题,推出的一项新功能。在圈内发表优质主题,如果有...

  • 付费的「小密圈」值不值得我们加入呢?

    听说 最早听说小密圈是在2016年,小道消息的冯大辉老师在公众号发文说自己开通了小密圈。当时没有在意,只知道需要花...

  • 【小密圈】–社群产品分析

    一、什么是小密圈 小密圈是一个用于社群运营的工具,自建圈子聚集粉丝的工具 本质就是一个微论坛,谁开通谁就是这个论坛...

  • 【小密圈】–社群产品分析

    一、什么是小密圈 小密圈是一个用于社群运营的工具,自建圈子聚集粉丝的工具 本质就是一个微论坛,谁开通谁就是这个论坛...

  • 239-RW杨的知识管理流程

    大概是3.16在V先生小密圈中看到先生是如何做知识管理的,看了后觉得实操性特别强,对着觉得自己现在能用上的部分做了...

  • 自媒体Logo设计-小木狸-设计流程详解

    自媒体标志设计流程详解-小木狸 设计一个 logo 的常规思路和流程是怎样的?​www.zhihu.com 之前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V先生的小密圈设计思路与开通流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lu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