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人类简史

读书—人类简史

作者: 漪木漪浮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8-06 22:17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读《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有一些思考,记录下来。

文中提到,《汉谟拉比法典》、《独立宣言》即便跨越了3千年,仍然没有客观的正确性,这是人们创造并告诉彼此的虚构故事。而宗教是最成功的一种虚构,它可以让数百万人以在同一时间点去做同一个事情,并产生同样的认知,且对此深信不疑。商业社会中有众多虚构要素,金钱、权力、财富、尊严是永恒的主题。这关乎信仰。

物种演化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今天如果要说某家公司行不行,我们看的是它的市值有多少钱,而不是它的员工开不开心。这关乎幸福。

辩证去看,在整个地球生态体系,人类的发展是建立在高度理性地侵略文明之上。称之为文明,是因为有语言、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文化的传承。而侵略,则意味着人类作为生态链绝对顶尖物种对于其他物种的屠杀和视而不见的侵害。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层。商业社会也是如此,这关乎阶级。

演化的基础是差异,而不是平等。每个人身上带的基因码都有些许不同,而且从出生以后就接受着不同的环境影响,发展出不同的特质,导致不同的生存概率。“生而平等”其实该是“演化各有不同”。这关乎自由。

黑人在种族歧视的恶性循环中,持续至今。《绿皮书》是超前意识的文艺作品,它想去打破一些东西,但现实是可能大部分的黑人会因为物质贫乏而看不到这个作品,更让人无力的是有黑人即便看到,他的生活和精神也不会发生丝毫变化。文明需要几千年的积淀,文化也需要历朝历代来传承与创造,潜移默化的力量在时间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如今的商业时代似乎加剧了贫富差距的裂变,有人可以一夜暴富,也可以几分钟失去50亿。但事物发展逻辑依然有据可循。这关乎内在规律。

天生带来允许,文化带来封闭。一定意义上,996跟圈养黑人奴隶,在本质上没有区别,资本家的无形PUA手段与农场主的有形皮鞭是一回事,他们只是碍于社会文明和主流文化,才会有所收敛。而值得回味的是大多数人被圈养久了之后,便只能习惯被圈养,即便你给他皮鞭,他依然会寻找主人,并递到他手里。这关乎环境对于人的影响。

信仰、幸福、阶级、自由、内在规律、环境。接下来,我打算重新审视它们。

人们往往缺乏信仰,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太需要这种绝对的真诚和投入,而且如果这种关系中间断裂,会给人一种交易失败的挫败感。信仰约等同于宗教,它能够给人提供一种长期生活方式,而不是生活目的。以前我比较痴迷信仰二字,也在不断探索和追寻,后来发现我是没有信仰的。这是一个中性事件,不好不坏。所以对我来说,信仰跟幸福无关。但对于一个基督教徒来说,拥有信仰似乎也并非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基督教徒每天虔诚地祈祷,希望救世主可以保佑他很多事情。这种寄托是带有一种交易属性的,信徒将内心的虔诚与按照神的旨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希望从神那里获取平安、财富、自由,而万一他哪天发现神没有如他心意(当然宗教会有完整的逻辑来让事情有个圆满的结局),他便会有所怀疑。如果他去看去思考那些无宗教信仰的素人,似乎过的也不错,那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心经》是伟大的,它能让我的身体和精神平静,但我对它最后的段落(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持保留态度。当然,这对于佛家追随者,看到最后一段是如同吃一颗定心丸的。不深刻,难成一家之言。一深刻,就会片面,不客观。

前面讲到的是宗教信仰,结论是宗教信仰,与幸福有关,但并非直接关系。除了宗教信仰,还有其他信仰。比如信仰自由,追星之类。其实非常理解,我上学时候也是追求自由、喜欢明星,这是情感和智力上不足,而导致的认知偏差。本质上,并不理解信仰为何物,所以这都不是信仰。

幸福,是永恒的话题。央视曾经出过一个采访,问路人你幸福吗?结果成了笑话段子。不过央视作为一个主流文化的小喇叭,你不能指望它能发出唢呐或者交响乐的声。很多人对幸福、成功下了很多定义和公式。心理学家赛利格曼说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有一个幸福公式: 幸福=效用/欲望;《尚书》所载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不去谈论中西方文化和思维差异,只看当下,我对幸福的理解,应该是类似马斯洛理论的分几个层级:第一层,吃好喝好、独善其身;第二层,爱己爱人、兼济天下;第三层,吃好喝好、独善其身。

以往,我也更倾向于用公式,来理清事情的逻辑和关系,但发现这个世界并无本质,只有普遍的内在规律,所以单用理性思维去解释一件事情,倒是有些局限了。我所理解的幸福,始于本我,经于自我,终于超我。三层是递进的关系,绝大多数人都在第一层,包括我,所以目前想要幸福,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独善其身,毕竟哪哪都穷。

既然提到了三个层次,那就来说说阶级。很遗憾,我并没有在社会各个层级都待过,所以个人理解必然是狭隘的,就当放嘴炮吧。历史上有很多不等阶级的阶段,只看当下,人们的认知里大多是按照财富值来做阶级划分。在中国,其实有个很好的区分方法,那就是住所。我们做个假设(可能是事实),一等人在全球有多个豪华住所,而且有很多只是投资;二等人在全国有多个豪华住所,也有不少是投资,相比一等人来说,稍次一些;三等人有1到2个豪华住所,在二三四线城市有几套住所;四等人有一个固定住所,在三四线城市有一套住所;五等人有一个固定住所,但是可能需要还房贷;六等人租房,无固定住所;七等人无住所。这种方法自然有它的局限性,但是不失为是一种区分中国人阶级的工具。

按照这个逻辑,可以看出跨越阶级的部分难度,就是财富积累。而真正的阶级,并非单是财富和金钱,而是思维。刘禹锡《陋室铭》是名作,其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文人与平民的阶级对照已经十分明显。15年前,在中国一个县城公园里,一个农村朴实大爷找到了丢失的重要东西,想跟一个遛弯的中年人借手机跟同伴说找到了,大爷靠近中年人的时候,中年人第一反应是迅速抱起自己的孩子警惕地问你干什么。大爷说我是好人,你别担心,然后说想借手机的事情。我们可能认为是外物很难改变刻板偏见,而实际上这并不是刻板偏见,而是人下意识的本能认知反应。只有要人群,阶级永不会消失,也永远不会模糊,它只会更加分明。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或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意志,或是努力到自己想到达的阶级,或是认清现状,不做无畏的抵抗。

自由这个主题,宽泛地有些浪荡了。人人都以自由为意志,实则是在掩饰那些连自己都觉得见不得光的东西。自由、幸福、信仰拥有一个共同特质,他们都是靠人类想象而虚构出的东西,它不存在一种生物形态,所以你可以说它不存在,也可以说的天花乱坠。政权可以把自由当做吸引投票的工具,学生可以把自由当成逃课的借口,小偷可以把自由当钥匙,开开超市的门,自由可以是美利坚的子弹。关于自由,我想早在1000年前,陈寅恪先生已经早就说得很清楚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只不过是人们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不同认知,引发了对自由的种种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是自然发生的,是合理的,但并不能引导人们走向更远方。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我们把这些规律总结起来,成为科学、哲学、道理。科学像海洋,哲学像空气。空气可以变成水,水也可变成空气,形态不同,但可转化。人生旅途,就好比是在海里游泳,人不能一直在水里,人也没有能力一直飞在空中,想要到达彼岸,两者都不可或缺。不过这是普适性规律,适合普遍现象。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创新与创造是关键。而创新并非是打破普适规律,而是我们之前并未发现这些规律。就好比地球自转与公转,不会以人类的认知和意志就不发生。人类在宇宙中,在时间中,微不足道。不过我们还是要好好利用这些规律。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不过如同小马过河,需要实践,方知深浅。

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称为环境。很明显,环境对我们有极大的影响。农业革命时期,不同环境导致不同的气候,不同气候滋生了不同的植物,同样影响了动物和整个生态系统,人类的形态同样如此。在几万年间的进化演化中,环境是最大影响要素。看当下,一对每晚不停刷短视频的父母与一对每晚读书写字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很难成为朋友,因为两个孩子很难有共同话题。在公司实行996的初期,大多数人都会反对,甚至有一些离职。而过上几个月之后,大家都会习以为常,甚至会自觉地认为8点下班就是早退。同样基因的双胞胎,被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他们会成为完全不同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发现这些规律或者背后的逻辑,那么我们只会被动接受,蒙在鼓里。

如果要总结想表达的内容,像小学的连词成句,我给出的答案是:阶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这是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来证得其中的内在规律。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跨越阶级。但跨越阶级一定不是目的,它只是我们通往幸福的方式。信仰、自由都是光,不过我们先要把真正掌握信仰和自由的涵义,才会让通往幸福的路,更加明亮。

相关文章

  • 未来的你是否能够战胜上帝具有神性?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一 这是大热的《人类简史》续集《未来简史》第一篇读书笔记。 随着科技和社会进步,未来人类有...

  • 经济唐丹No.5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人类终极走向幸福

    《人类简史》读书心得 2017.10.11 社科4号悦读室 沈阳梦想 通过阅读《人类简史》,个人认为,书中有些观...

  • 【读书】《人类简史》

    这是一部关于人类的故事。 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现在和畅想未来。 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和尝试去理解与我们不同的“外...

  • 读书 | 人类简史

    0808-0814阅读: 人类简史(文末附有思维导图) 本文字数约2300,建议阅读时间4~6分钟。 书本简介 《...

  • 读书《人类简史》

    本书提出了人类发生了三次革命才形成于今的人类。分别是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一、认知革命 ...

  • 读书‖《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述了人类发展史上三大重要的革命,讲述了这三大革命是如何改变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 1.认知革命。...

  • 读书—人类简史

    最近在读《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有一些思考,记录下来。 文中提到,《汉谟拉比法典》、《独立宣言》即便跨越了3千...

  • 读书《人类简史》

    关于人是怎么来的,西方说,是上帝创造的人类;东方说,人类的祖先是猿猴,也就是人类起源于猿猴,净化而来的。都有一套说...

  • 《人类简史》读后感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在网上购买了最近几年久负盛名的人类简史三部曲,分别是《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人类简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ni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