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抱怨与习得性无助

抱怨与习得性无助

作者: 七傑 | 来源:发表于2019-05-07 19:40 被阅读0次

    有句话说“生活就像强奸,与其反抗不如躺下好好享受”,这话说的对……也不对。

    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我常常抱怨领导傻逼,公司制度苛刻,后来觉得不妥就尽量不抱怨了。到了第二年有几个新来的同事也开始对我抱怨起公司来,一开始我只是听,到后来我竟然开始赞同他们的观点,也跟着抱怨起来……事后我后悔不已,决定离他们远点。然而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时候,我还是会不知不觉地抱怨起来。可怕,后来我才知道,有一种心理疾病叫“习得性无助”。

    我必须承认,从小我就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这自然来自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父母每次吵架,都是在抱怨对方做得不好,做孩子的耳濡目染,在心底也埋下了一颗种子——都是别人的错,都是这个世界的错,我没错。你看,我现在就在认为我现在这么喜欢抱怨,错都在父母。读书的时候抱怨家里没有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打球输了觉得队友不懂配合;然后是工作以后,常常跟同事抱怨公司的种种不好,上司的种种傻逼。事实上,每次抱怨完我马上就后悔了,然而下一次抱怨还是会来。直到现在我才挣扎着脱离这种状态,虽然偶有抱怨,但已经能够及时觉察。

    然后我就此得了一种病,叫“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次经典实验,期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试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之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定义: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是一种走向极端的绝对化思维。

    科学研究认为容易造成习得无助感的环境有:精神病院、孤儿院或是安宁疗养机构;但我认为其实大多数人也经常陷入这种习得性无助中,比如:

    工作压力会让我习得性无助,觉得自己再努力也赶不上工作进度了,所以破罐子破摔,干脆宕机了。

    失恋也会让人产生习得性无助,再也不相信自己能找到好的爱情了。

    一直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深入思考,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人生。

    习得性无助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把生活封闭在真空里,让我们不敢接触现实。从而失去了从生活中疗愈的机会。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长期地重复失败,就会慢慢地认为,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于是就干脆放弃挣扎。但是总不能说是因为自己没能力才导致现在这个落魄的样子吧,为了面子,总得找个理由,于是抱怨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都是别人、环境害得我没法成功。

    抱怨,只是无能无奈的表现而已。

    遇到问题时,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就承受——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抱怨有什么用?没有用,因为它只能用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无能和无奈而已。

    不向别人抱怨,并不是基于自己内心的骄傲,也不是因为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是基于自己的能力与坚韧:

    能解决就解决(能力)

    不能解决就去承受(坚韧)

    不要跟喜欢抱怨的人交朋友,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马上离开他们,因为抱怨会传染,并且抱怨会上瘾。尤其是身边有人愿意听你抱怨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更乐于”去做这件抱怨的事。你的每一句抱怨都会得到宣泄的快感,然后你的大脑会慢慢地适应,这种快感有了一次就会想着下一次,你的大脑会期待下一次的抱怨。

    抱怨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负能量,它会让一个人变得令人讨厌,令人厌倦;它会让一个人失去挣扎的能力,失去承受的坚韧……最后,抱怨的人越演越烈,为了得到你的同情,为了得到全世界的同情,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扮演“一个其实更惨的角色”,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里就有一句经典台词“边个比我惨?(还有谁比我更惨的?)”,你想要变成世界上最惨的人吗,请开始抱怨吧!只要开始抱怨,你就会变得越来越惨,自证预言嘛!

    习得性无助和抱怨,是两个魔鬼,会毁掉一个人,让一个人一事无成   。无论如何,都要远离它们。

    如何避免自己陷入习得性无助和抱怨的陷阱中呢?锻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随时觉察自己的想法,在负面情绪来临之前调整好。我会在下次的文章中再展开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抱怨与习得性无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ny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