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平板课是一堂特殊的课,主题是《小红军重走长征路》。光看这个主题,就会让孩子们脑海中浮现出身穿绿色军装,头戴绿色军帽,目光炯炯、神采奕奕的红军形象。红军如何走上长征路的?这条长征路又是怎样的一条路呢?带着内心的疑问,孩子们打开平板,登录cctalk,进入平板直播课堂,等待着课程的开始。

当年过古稀的罗新安教授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孩子们被这个精神矍铄的老人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所吸引。在清明祭英烈时节,罗教授给孩子们讲述了他父亲,也就是军事家罗炳辉的故事。

罗教授从他父亲小时候的家境讲起,罗炳辉将军生长在贫苦家庭中,从小就是一个有志气、刚正不阿的人,经常与周围的地主、土豪发生矛盾。11岁时就赶上衙门告状,十六、七岁为报仇而离开家乡参军,在军队中开始刻苦习字,后来写了上万字的自传。军事素质较高的他练得一身好武艺,枪法精湛,成为神枪手。后来成为红九军团的军团长。长征中,经历克服艰难险阻“扶病克天全”,险峻的茶马古道上留下了他们举步维艰的身影。从泸定桥到紫石关,再到天全县,一路都是悬崖绝壁,路途远而山路崎岖,路窄得只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罗将军在接到攻占天全的命令后,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依然指挥作战,最后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国家总理周恩来同志亲自接见他,对他的精妙布局、冷静指挥和勇敢作战大加赞赏。

罗爷爷为孩子们讲述的罗将军小时候受压迫,参军后指挥战斗扶病克天全的故事,孩子们听的非常认真,他们被智勇双全的罗将军排除万难、奋勇杀敌的故事所感动。他们在用心聆听故事,不难看出他们的眼神里都是对罗将军的崇拜。



带着对革命战士无比崇敬之情,孩子们朗读毛泽东主席所写的《七律.长征》时读得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战士们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的艰难画面。

在与罗爷爷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百度查了查红军长征路线图,经过了14个省。他们告诉罗爷爷,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是延安。有的孩子告诉罗爷爷,红军长征山高路险,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有时会断粮欠饷,缺医少药。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冲破重重艰难险阻才到达延安,真是太不容易了。红军们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孩子们把自己家乡河北唐山写在作业单上,他们说:“虽然红军长征虽没经过河北省,但参加红军长征的也有我们河北人,他们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