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非要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寻找一种最有代表性的物质形态,那么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汉字,它不仅附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每一位中国人精神链接的纽带。
一个人的名字跟随其一生,与人初识先要介绍自己的姓名,书信往来要署上自己的姓名,待到轰然而逝稍有作为也能被多称几声姓名。名字用寥寥几笔给一个人框定了人生的范围,在万千人海中有了自己的位置。古人的称谓系统甚是复杂,人的一生大概有四种称谓,分别是小名、大名、表字和自号,代表了一个人成长为人的四个阶段。针对简单的姓氏而言,不管是“弓长张”还是“木子李”,同一个姓氏就自然而然地把你划入一个大的家庭,身处其中还能给你带来族群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对字的灵敏还延伸出一种拆字测字的迷信活动:通过对字的拆解去映照字的结构和人的命运之间的关系。虽然这种拆字测运不具有科学性,但是它正体现了汉字的复杂性和人们对汉字的认同和依赖。
汉字里的中国一书旨在通过汉字这条文化命脉,回顾汉字演变的历史、探求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全书主要内容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天地自然、操行修养、社会民生、宗教文化、物质文明五个方面挑选最具代表性的汉字加以说明和阐释,以汉字为纲、文化为体,把数千年的文化内涵用一个个汉字做个简单的归纳。相较于市面上其他的一些汉字文化书籍,本书要略显智慧,其选字更具有代表性也更加精炼,不至于作者自身“心有余而力不足”,虽选字更加全面,但未触及根本,洋洋洒洒几百页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笔者并不是要把本书捧一个高位,而是有一说一,看到其优点聊聊而已。事实上,整本书顶多算作汉字入门,在我看嘛大概有着两个作用:一是扫盲。汉字字形的变化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几个阶段,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在“隶变”之后逐渐定型。所以说,汉字的演变是一个复杂又有趣的过程,但是大多数人又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的,本书便恰恰弥补这样一种识字的不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小篆和楷书议论一番,勾勒字形变化的大致过程,“望文生义”,辨析词义的变化。二是启蒙。正如我前文所说的,汉字有这样的地位,自然是学习中国文化的捷径和窗口,学习汉字也就接触和学习了中国文化。文化一词涵盖的范围太广也太大,很容易让人望而生畏,但是通过小小的汉字给人以启蒙就很容易让人接受,甚至比大讲特讲来的更好。
就本书而言,它更适合对汉字基本知识稍有了解但又不从事汉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想知道些知识,另一方面又不愿陷入各家学说争论之中。而且,就本书行文所用的材料来看,略显单薄,虽有引经据典,但仍不能满足深入学习的要求。若真有学习和研究汉语言的读者不经意间翻开,轻轻合上就足矣,千万不要像抓住别人小辫子一样教训个不停,低了身份也误了别人。
总之,你若真心想从光标字符中回归汉字,本书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书名《汉字里的中国》有点夸张,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引子可以,但真正要从其中挖掘什么是不可取的,反而容易踏入迷途,流于拆字测字的游戏,违背了字的本义不说,更让本该惬意的事添了许多烦恼。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车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