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为了让孩子转到体制外学校『人文实验中小学』就读,我们一家『岛内移民』到宜兰,至今已经两年整,
说实话,在参观『人文实验中小学』之前,我对体制外学校的了解有限,除了多年前读过英国的《夏山学校》、看过『种籽实小』创校人林雅卿的著作《成长战争》之外,只是很片段的听朋友叙述过一些汐止『森林小学』的状况。我从末想过要带着孩子就读体制外学校,更别说去了解何谓『自主学习』与『适性教育』。
只是,自己从小到大,由传统学校一路走来,虽然念的都是名校,但却常常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我要花那么多宝贵的青春死背教科书?准备考试?』
『读高中、考大学、找份好工作、挣钱养家……人生的目的难道就是这样?』
「为什么我不能够自由自在、读自己喜欢的书?」
「为什么我明明这么喜欢阅读,父母、老师却总是认为我“不用功”?」
「为什么我要痛苦的学习那些明明就对我没有用的东西?」
我在日记里呐喊、在周记里质疑,我跟辅导室的老师抗议我不要这样的人生……,但是换来的不是一顿责骂,就是「你长大就会知道!」「人生就是这样。」「学生念书就是本分!」这类的答案。
大学毕业后,我很开心我的人生变成彩色,我终于不用再面对任何考试,热力十足的在所有我感兴趣的事物上努力。我仍然喜欢学习,也从不放弃学习,只是我开始对传统的「教育」产生了质疑:强迫式的教育,到底是帮助了我,还是扼杀了我?制式化地要求孩子在某些年记学某些东西、以特定的方法与速度去学习所谓「重要」的学科,到底是正确的?还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新闻工作,我得以采访许多功成名就的各界精英;在生活中,我也遇到不少虽不富有、但是活得有滋有味的「达人」。我发现,很多成功人士的学历并不一定起眼,而更多的专家,其实「所长」并非「学校所学」。于是,我逐渐对现行传统的教育产生了质疑:花费了这么大把的时间待在学校里念书,我们到底学到了些什么?我们学的,真的是我们要的吗?
等我有了孩子,我天真的认为,即便就读传统学校,只要我不勉强他们、强迫他们,他们应该也可以快快乐乐的学习。事实上,我错了。
在台湾,国中教育仍然以考试为中心;而读书,仍然只是为了升学。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之下,我眼看孩子又要重蹈我年少的覆辙,无止境的虚掷光阴在数不清的考试上,于是,我毅然决定带着孩子离开,寻找一个可以以「自主学习」的地方。
孩子转到「人文实验中小」两年了,阅读这本「瑟谷经验」的自主学习内容,对我来说毫不陌生。因为书中作者的所有的经验,我都从两个孩子以及其他学生的身上,一一印证。
比方说,在〈坚持度〉这一章里,作者提到,大部分的大人都以为,如果没有上下课,没有课纲,孩子不会主动学习、不会有坚持度。事实上刚好相反:每个孩子都会找到一样、两样,甚至许多样兴趣,无休无止地埋头苦干。
作者的说法我完全同意!
女儿刚到「人文」时,有一群对学校没有信心的家长,语带讥讽的在背后说我女儿天天都在学校看漫画。没错,她那段时间非常着迷于动漫:在学校看、家里看,还号召同学成立漫动漫社,自己担任社长。她花费许多时间将所喜欢的漫画整理出大纲、还在脸书上狂热的比较两部漫画的不同;她不停的画、不停的写,不眠不休,将所有的零用钱都拿去买动画书、厚厚的画本和画笔。或许,在某些家长眼中,这是浪费时间,不算是学习,但是,我却看见她日夜不停地创作,不但累积了惊人的作品,也锻练出了洗练的文字能力。
去年底,她决定不选择直升「人文」的行动高中,而要报考某间高职的设计科,在没有任何的外力引导之下,她毅然开始准备考试。不知打哪里借来了教科书、参考书,女儿开始自己拟定进度,自修学科,遇到不会的内容就去问老师,或者问我。我看着她埋头苦干,每天放学回家念书超过五个小时,连吃饭的时候都一边做着习题,心中非常佩服,这一切,全都出于「自主」,没有任何人强迫她。
「自主学习」的孩子,不光只是我女儿。连续两年,我应邀在人文担任一些孩子的「写作教师」。那些自己选课修的孩子,不但从不缺席,而且交出完美的习作,甚至有一次,我怕耽误他们的下课时间,把讲了一半的内容就此打住,他们还追着我一定要我把内容讲完才能走!刚开始我简直不敢相信,在一个如此自由的学校,孩子竟然有这么强的学习力!
瑟谷的理念:「人类天生好奇,好奇心是学习最好的驱动力。」作者也提到,在瑟谷,他们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间开始学习阅读。这一点我在「人文」也亲眼印证。前年,在刚开始接下写作老师一职时,我很惊讶地发现,我的班上竟然有七年级的孩子,很多字都不会写!当下,我很替他焦急,向学校反映了这件事,然而,更令我惊讶的还在后面。今年度,我又遇到了这个学生。当他第一篇习作交上来时,我吓了一跳!咦!这是怎么回事?他交上来的习作虽然字体不甚美观,不过,读、写显然已经没有问题,可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程度了!
询问学校总导师,老师才告诉我,因为孩子想参加某些活动,因此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就在短短一年内,他竟然有了180度的大转变!足可见,无论数学、语文、史地、科学,只要孩子愿意学,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不用花上六年、九年,甚至不一定需要老师教!而我们做大人的,确实只需要从旁协助,给予适当的引导或书籍,孩子自然会依照他的天赋、需求去发展。
至于「混龄」与「时间表」,作者说:「天才都具有完全的专注力,往往不会留意时间的流逝。而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才能,专注的潜力,需要暂时忘掉外在的时间步调,倾听我们生命中自然产生的韵律。我也非常赞同。每次,看到一群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各自安静的在某个角落,专心做着自己手边的工作时,我总是非常感动。无论是做手工、练琴、敲敲打打,或是学做木工、烹饪,没有人抬头望向时间,因为「学校给我时间,让我找到自己,这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格外要提的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有人认为,如果你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们一定会选择比较轻松的一条路——事实上,孩子们通常会选择比较困难的一条路。」真的!这一点,我完全赞同!我常常觉得,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勇于接受挑战——每一次,我作文课班上的孩子,在比较简单的造句、和比较困难的「短文写作」2选1时,80%都选择挑战比较难的作业!第一次跟着我实习的老师看了非常惊讶,而我却早就见怪不怪。在我的十余年的作文教学生涯中,几乎次次如此!
「所有的孩子都随时在学习,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书籍、别的孩子、工具、大人,孩子去探索、掌握、体验、了解四周。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为自己负责。只要我们不去干预他,孩子会学到他需要学的东西。而我们,只要支持、协助、在他需要我们的时候帮忙。」这是瑟谷学校的宗旨,自主学习的结果,也是我认为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在此跟所有的家长分享。
关于陈安仪:自小就是好奇宝宝,兴趣广泛,尤其喜爱阅读和写作。台大中文系毕业,曾任电视幕后企划及联合报、一周刊记者,2002年创办台湾母乳协会,担任母乳志工长达七年,育有一女一子。
2005年成为自由撰稿人,著有《窝心——父母最想知道的亲子聊天术》「让孩子爱上阅读」、「分数之外的选择」……等亲子教育类作品。
2008年创办「妈妈PLAY亲子烘焙聚会教室」,及「陈安仪多元写作」,目前是身兼作文老师、电视谈话性节目中之常客,经常应邀畅谈亲子教育、生活等相关话题,并经营部落格「陈安仪的笔下人生」anyich.pixnet.net/blog,点读率高达2000万人次,获选为亲子天下杂志「精选部落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