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免了薛泽职务,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封他为平津侯。
当时汉武帝一心想要励精图治,建功立业,公孙弘为了迎合汉武帝,于是开辟出相府东门作为延揽人才的场所,与他们共同探讨国家大事。
每次上朝奏事,公孙弘便将于国家有益的见解奏闻朝廷,汉武帝也常常命身边人与公孙弘进行辩论。
公孙弘曾经上奏说:“十个强盗拉满了弓,能使上百名官吏不敢向前。请下令禁止老百姓携带弓箭,以利于地方治安。”
汉武帝将此建议交朝臣讨论。
侍中吾丘寿王表示反对,他言道:“我听说古代人制造出五种兵器,并不是为了相互攻杀,而是用来制止暴力、诛讨邪恶。
秦朝兼并天下,销毁兵甲,折断刀锋,后来老百姓用农具、棍棒等相互攻击,犯法之人日益增多,盗贼防不胜防,终因大乱而亡。
因此,圣明的君主对百姓以教育感化为主,而减少防范和禁令,知道那是靠不住的。
《礼记》上说:‘男孩诞生,用桑木制成的弓、蓬草杆制成的箭射天地四方。’
以表明男子事业所在。
大射之礼,上自天子,下到百姓都要遵守,这是夏、商、周三代的传统。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用射礼教化百姓,没听说过禁止携带弓箭的。
况且禁止使用弓箭的原因,是为了防止盗贼用弓箭攻杀和劫掠。
攻杀、劫掠是死罪,却不能禁绝,说明那些大奸大恶之徒对重刑并不退避。
我恐怕坏人持弓箭害人而地方官吏不能禁止,平民百姓却会因用弓箭自卫而触犯法律,这是助长坏人气焰而剥夺百姓的自救手段。我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
奏章呈递上去,汉武帝以此诘问公孙弘,公孙弘无言答对。
参考《资治通鉴》
评论
公孙弘给汉武帝提建议,禁止百姓携带弓箭这事,说起来应该算是一件好事,对当时的社会治安有好处的。
汉武帝心里是怎么想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吾丘寿王的意见看着很长,也很有理,但是似乎并不符合大汉当下的实际情况。
如果当时社会上没有这种风气,公孙弘也不会注意到这种小事。
只有很多人都在做的事,并且带来了不小的社会隐患和潜在风险,才有可能在丞相的私人会议上进行讨论。
要不然作为丞相的公孙弘也不会在意这个事。
吾丘寿王的意见,多少有些不结合实际情况,像是想是为反对而反对,有点故意抬杠的味道。
对此,大家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