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是60年代的人。每天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这里甚至连村子都算不上,离县城也很远,每天打开门(也可以不关门)就看到形态各异的山,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天空格外的蓝,很安静,美好。(特别喜欢晚上,天空很黑,唯一的亮光便是天上的星星与邻村闪烁灯光交相呼应,听得见流水声,听得见青蛙的叫声……)每天虽然很累,付出与收获明显不成正比,但没有大城市快节奏的压力,不用想很多,日子倒是过得还算轻松。但这里如同与世隔绝一般,外界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一概不知 ,发展的比较落后。
农村生活真的特别质朴。每家每户每天都是在六点左右自然醒整理一切所需工具,安排一家人的早饭,大概七点出发。中饭都是在劳动所在地解决的,图省事省时。吃的就是白米饭和油辣子(方言)或是山上就可以采摘的凉菜,倒不是为了体现过得有多艰辛,只是夏天太炎热,怕菜馊了,况且也吃不了太油腻的东西。其实一年四季都差不多是这样,只是夏天的劳作让我记忆犹新。最让我佩服的是我妈时不时是不吃什么的,充饥的办法就是喝水,喝很多很多的水。她说,太热太累的时候是吃不下去饭的,而且我发现喝水就不会饿。唉,我当时深以为然。呃,有点跑题了。它的质朴其实是体现在生活的简单。每天就是早起,劳作,吃饭,晚上的闲谈。闲谈是很重要的,它支撑着我们每天生活的继续。还有,在这些偏僻的小地方,都是很热情好客的(特别是少数民族,我们正好是与汉族很相近的布依族),很豪放,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尽管你只是偶然的一次路过,都会受到特别的盛情邀请,你不去就是不给面子。
在科技发展得如此迅猛的时代下,六十年代的人,也就是我父母那一代的人都是近几年才接触的智能手机。他们基本没有受过教育,从小就帮扶家里劳动。使用起来是相当困难。在以前,只有哪家办酒(摆酒席,不管丧事还是喜事),大家伙才能聚在一起聊聊天。其它时候就是和家里人闲聊。现在大家的娱乐方式多了一些就是在QQ上聊天。布依族其实没有专门打招呼的语言。没有类似“你好”的话语。翻译过来打招呼的基本就是,你要去哪里?你吃饭了没?(会不会很奇怪!)在QQ上打招呼一般都是@别人再附上QQ上带有的一些表情,捧花,茶之类的,再然后就是发语音了。布依族以歌会友。他们组建了很多的山歌会友群,天天有人唱,从不停歇。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你能经常看到他们看到某一个视频总是一惊一乍的模样。请别用有色眼光看他们。他们只是没见过,对外界的难以置信,经常分不清现实与虚拟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