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十课听课笔记

第十课听课笔记

作者: 刘懿凡 | 来源:发表于2018-01-17 00:15 被阅读0次

    美国蒙台梭利教学法系列课程(十)——正向管教,爱和规则,自由和限制间的关系

    讲师  美国蒙台梭利教育华人第一人  吴晓辉

    2018.1.17    刘懿凡整理

    管教孩子,这是一个很大也很复杂的题目,也是每个做父母的常常面临的难题。当今的信息社会,有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涌入国内,一方面给家长们很大的帮助,但同时由于碎片知识信息的不完整和理解的偏差,也给家长们带来许多的困惑,甚至是误解。我们常常听说错误都在家长,孩子没有错,要多鼓励孩子,不能训教孩子等等说法,所以有些家长不敢管教孩子,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多的父母不知道何去何从。

    中国的教育理念在我们骨子里面是根深蒂固的,在西方,成人很尊重孩子,孩子有许多的自由和空间,由于西方的教育理念和中国的有很多的不同,常常很矛盾,孩子该管还是不该管,管要管到什么程度,管教孩子会不会让孩子变得懦弱,不管教,孩子有时实在是不听话,实在是没有规矩。但其实西方的教育理念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放任自由,而是自由是在一定限度之内的,并且关于要不要管教的答案是非常清楚的,孩子需要管教。

    父母给孩子的第一个礼物是爱,第二个礼物是管教。

    什么是管教?

    管教不是成人用权力来控制孩子,不是让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更不是用体罚来威吓孩子,那样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多少帮助,成人应该帮助孩子自己来控制,疏解自己的情绪。管教不是救火队,等有了问题,出现了状况才抢救,才解决,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平常不管教孩子,养成习惯,等到出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而且还会有很强的反弹。

    管教是教育和引导,不是惩罚与伤害,就像教孩子吃饭,穿衣,写字,读书一样平常,一样重要,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是三岁以前,没有是非观念,需要父母来教导他们,为了孩子和他人的身体心安全和利益,成人要教导孩子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当的。为孩子设立清楚不变的常规和规则,并且引导孩子去遵守,从而发展孩子合理,公平的意识,并且自动去做合理的行为,教导孩子学习如何认识,表达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理解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和感受。

    管教的出发点是爱,需要父母很多的爱心,耐心和坚持。管教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能自律,让孩子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是使他成为自信,喜乐,有责任感,自律的人。

    正确的管教不但不会伤到孩子情商的发展,反而清楚不变的规条,就像大桥上的栏杆一样,给孩子安全感。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开车或者走路要经过一个狭窄的桥的时候,如果小桥上有栏杆,那我们在上面走路或者开车都很坦然。如果同样的一座桥,把上边的栏杆给去掉,那无论你是在上面走路还是开车,都觉得怕怕的,没有安全感。它的区别就是栏杆有或者是没有,所以界限就像是大桥的栏杆一样,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管教的两个主角

    孩子和家长

    孩子有与生俱来的性情和脾气。有的婴儿比较安静,害羞,有的婴孩很爱哭,一旦哭起来很难哄,有的吃好睡好了就自己玩儿。研究发现,孩子有九项天性不同的特征,这九项特征主要就是根据孩子的活动程度,规律性,对新事物和新境遇是消极,退缩,还是积极反应,对变化的适应能力,感官反应的敏感度,还有他的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以及反应的强度,专注力,持久性等等。

    根据这九项特征称为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情和脾气,研究者根据这九项,把婴儿的性情大致归为三类

    第一类是随和易带的孩子

    第二类是害羞退缩的孩子

    第三类是比较难带的孩子

    有的孩子比较安静,有的孩子好动,对于不同天性的孩子,我们要用不同的管教方法。对于比较害羞的孩子要多鼓励,特别是一些小女孩,比如见人不敢打招呼,有的家长就很着急,但这并不是孩子不乖,也不是他没有出息,这是她害羞的天性。我们要多鼓励,不要对孩子要求过多,相信出错是学习的重要过程,不要要求孩子完美。

    对于难带的孩子我们要有明确不变的要求,告诉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要求,并且让孩子遵守,天性是会遗传的。通常我们都说是三分天性,七分习性,父母后天的教导和管教的方式,绝对会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塑造。

    管教的另外一个主角,就是我们家长。因为我们的性格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我们幼儿的经验与经历也不同,所以我们对孩子的管教,也常常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根据研究,家长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权威型的家长

    这类家长关心理解孩子,花时间陪孩子,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要求和控制。他们的行为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他们会用诱导的方法告诉孩子们为什么有这些要求和期望,这些期望和要求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同时也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和看法,并且在一定的限度内,孩子有足够的自由。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是最具有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他们通常有很强的自制力,他们满怀信心,主动的投入周围的环境。

    二、高压型的家长

    这类很像我们中国传统的家长制,我是爸爸,我是妈妈,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别问为什么。这样的家长通常不对孩子讲道理,不向孩子表达爱,理解和同情,甚至还相信棍棒出孝子,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呢,一般都会对功课特别重视,很听话,却常常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他们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某事。比如学钢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学钢琴,是妈妈让我学的,所以我就学了,我也不敢不学,那为什么学呢,我也不知道,我也不必要知道

    三、依从型的家长

    这类家长通常爱孩子超过爱自己和配偶,他们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常常感觉到无能为力。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无论在社交还是认知上,都是最没有竞争力的,他们往往缺乏自律与自信。

    这样的父母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一方面他们真的是爱孩子,另一方面他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管教孩子。不知道还好,再加上现代很多的理念和讲座,反而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困惑。好像是稍微说一下孩子他就受伤了,管教一下孩子就对他的终身有什么样的伤害或是烙印,所以家长更是不敢管孩子,对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甚至孩子打家长打老人,这样的问题该不该管呢?

    我们用平常心想一想,这样子可以吗?因如果这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做你觉得合理吗?为什么在依从型家长管教下的孩子,反而没有自立,没有竞争能力呢?你想想在家里他是小霸王,他想怎么做怎么做,拿着蜡笔想往墙上画就往墙上画,不高兴就丢东西,想发脾气就发脾气,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打谁。如果在家里这些都是可以的话,那在外面呢?在学校,幼儿园呢?到公共场合可以吗?如果到学校里老师说不可以,孩子是很困惑的,在家里我都可以,到这里不可以,那我该怎么办呢?孩子就会很恐慌,不知道如何来行为,在家里父母没有教到他,没有正确的引导他,所以我们做父母的真的要审视一下我们自己到底是怎样的家长。

    管教方法

    提醒

    以提醒的方式让孩子遵守。比如我们说,别忘记玩完积木把它收进框子里,或者说睡觉的时间到了,我再给你五分钟的时间画画,然后你就要刷牙洗脸准备睡觉了。

    我们给孩子设规则的时候,不要期望他不会忘记他,也不要期望你讲一遍他就记得。让孩子停止他正在做的兴趣非常浓厚的一个活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成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我们正在做感兴趣的事情,或者一本书正看得精彩的时候,我们常常忘记吃饭,有时延迟睡觉的时间,所以我们知道孩子的不容易,就需要常常用提醒的方法

    榜样

    孩子的很多行为,是他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习得的。孩子非常喜欢模仿成人,或者是比他大的孩子,言教不如身教。蒙台梭利说过,成人在孩子面前就是一本展开的书,我们的言谈举止,都是书上的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警醒。比如我们常常教导孩子要诚实,可是我们一不经意就会说谎话。

    举例:晓辉老师有一次在家里接到找孩子爸爸的广告电话,就跟对方说不在家,可孩子说明明爸爸就在那里写信,为什么说爸爸不在家呢?后来孩子爸爸说完全可以说他很忙,不方便接听电话。这话虽然讲了就过去了,但是在孩子面前就做了一个说谎话的,不好的榜样,所以我们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真的要很小心。

    对孩子积极的肯定

    当你看到孩子有好行为的时候,要对她做的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样对孩子行为的积极反应,会鼓励这种行为的再次出现。比如我们看到三岁的孩子和他的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说,看得出来,你让小明和你一起玩你的玩具,小明好高兴,你也玩的好开心,和朋友一起玩比自己一个人玩要开心,有趣得多。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看到对他是哪些方面的肯定,对他的肯定对孩子有什么好处,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影响都要告诉孩子,而不是笼统说你好乖,你太棒了,你并没有让他知道他棒在哪里?再比如玩滑梯的时候,孩子很耐心的在排队,就可以对孩子说,排队玩滑梯,又礼貌又公平。

    注意力转移

    当你看到一个孩子去抢另一个孩子玩具的时候,成人要告诉抢玩具的孩子说,玩具是小明先拿到的,哎你看这个拼图,你玩这个拼图吧,或者说来妈妈跟你一起玩这个拼图。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转移的,所以你只要跟他说,你看看这个,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孩子,这个积木好好玩,我们一起看这个球等等,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开了,但在这之前要跟他说玩具是小明先拿到的,告诉他这个事实,然后再转移,在学校经常会用到这个方法,随着二胎的开放,现在很多家庭有几个孩子的也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

    忽略法

    当成人知道孩子明知故犯,或者是用不合适的行为来引起家长注意的时候,可以采取冷却的办法。当孩子不可以的行为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反应,没有有趣的结果,这种不合理的行为就会减少甚至消失。比如已经和孩子解释了,为什么饭前不能吃饼干,可孩子还是嚷着要,如果不给就在地上打滚儿。这个时候父母可以不理他,就让他打滚,你该做饭做饭,该看书看书,孩子这个行为没有引起你的注意,他慢慢他就会冷静下来,甚至会停止。

    如果这种情形是发生在公共场合,比如去商场孩子要买糖,或者买某个玩具,家长没有答应他就在地上打滚呢?这个时候不能说我不理你,我该去买菜买菜,我该干嘛干嘛,不可以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公共场合,这样很危险,而且这也是很不文明的现象,那你该怎么办呢?把他抱起来,离开现场,或是跟孩子说,提醒他如果再不起来妈妈就把你带走,我们就回家或者到车里去安静一下,这时就把孩子抱起来,绝对不允许他一个人在地上打滚儿。

    省察冷却法

    time out,比如孩子打人或者咬人等,这些都是不允许的,要让孩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安静下来,然后跟孩子谈。例如幼儿园做活动的时候,一个孩子老是弄另外一个孩子,老师提醒他几次还是不改正的时候,我们就说某某小朋友,老师邀请你到那个角落去安静一下,一般教室里面都有一个固定的椅子,有的老师会说,如果你觉得自己安静好了,你可以回来。也有的老师会过一会儿去跟他谈,如果可以了,就让他回到活动现场。

    在家里也是一样,当孩子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也要用这种方法让他能够冷静下来,给孩子安静的时间跟与他的年龄成正比,比如两岁就2分钟,5岁就5分钟。安静的时候要记得,不要把孩子放到角落里就忘记这个事了。省察的地点也很重要,不能有玩具,应该是一个枯燥无趣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有很多的玩具,对他没有任何的帮助,因为那边有玩具他可以玩,他会忘记自己为什么在这里冷却

    失去玩儿的权利

    比如妈妈提醒几次了,孩子还是不收玩具,那这个时候妈妈就跟孩子说,我看到积木丢得地上到处都是,妈妈提醒几次要把它收起来,再给你最后一次警告把这些积木放到盒子里,然后摆到架子上,如果再过五分钟以后,妈妈回来看到玩具还是在地上没有收起来的话,那妈妈就要替你收起来了,可是你要记得,妈妈收起来的结果就是你两天不能再玩这个积木了。然后过了五分钟以后再回来,如果真的没有收,那你就收,完了以后你一定要记得两天不能让孩子再玩这个积木,不管她他怎样恳求,怎样做,你的规则是不能变的。

    给孩子选择

    很多家长说孩子早上起来了好磨蹭,穿衣服换衣服,没完没了的,那怎么办呢?可以头一天晚上把衣服选好,选的时候让孩子来选,比如问孩子你是喜欢穿蓝色还是粉色的衣服呢?你是喜欢绿色还是黄色的裙子呢?要记得选择的时候不要太多,三岁以下的孩子有两件就可以了。三岁以上的最多不要超过三件,并且要记得不适合这个季节的衣服不要放在衣柜里,那些不在选择范围之内,选择只是在合宜的季节,并且在这两三件当中来选择。

    当过马路的时候,小朋友想要自己走,跟他讲这样很危险的,你是要签爸爸的手还是妈妈的手呢?或者你是要签妈妈的左手还是右手过马路呢?有家长说孩子都不选,就要自己跑,过马路涉及到安全问题,那你怎么办呢?那就只能抱着孩子,告诉他,如果不签妈妈的手的话只能抱着你过去了。给孩子的选择权利,同时这个选择权是在你可控制的范围之内的,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衣服,是你把这衣服放在衣柜里的。

    关于选择,有些是孩子的选择,有些是父母的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颜色的鞋子孩子可以选择,但是要不要上学不是孩子的选择,这是家长的选择。

    举例:有一个家长说孩子上小学了,他不喜欢这个老师,或者是不高兴,所以他经常说,我不想上学了,妈妈就给他接回来,这是不可以的。或者已经到了教室,他不进去,特别是上小学以后,孩子是没有选择的。就像妈妈上班没有选择一样,不能今天心情好上班,心情不好就不上班,所以有些东西是孩子选择,有些东西是家长的选择。同样的选衣服也是一样的,孩子冬天不能选择夏天的衣服,所以家长要注意把不适合季节的衣服收好。孩子如果真的要闹着冬天穿夏天衣服的时候怎么办呢?因为这个涉及到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已经超出了他的判断能力,这时就要给他讲,没有选择,冬天就只能穿冬天的衣服。

    P·E·T里面有两点比较好,倾听和我信息

    特别是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讲,我们要倾听他的感受,不要太快的下结论。听听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子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四岁以上的孩子就已经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我们要鼓励孩子来表述他的感觉,要像朋友一样坐下来跟孩子谈一谈。尤其六岁上小学以后,家长可以选择一个时间,孩子喜欢吃麦当劳,你可以单独把他带到这个地方去,或者是房间里面都可以,可以说妈妈发现你最近有这样的情形,能不能跟妈妈讲一讲为什么呢?就真的是真心的像朋友一样推心置腹的跟孩子交谈,不是装出来的那样。另外一个就是i message,我信息。我信息就是,你这么大声的吵,我不能够专心看我的书,你的这种行为,我是怎么感觉的,把我的感觉告诉你。

    总结:

    管教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孩子着急,我们不要急,孩子哭闹,我们不能哭闹,孩子大声吼叫,我们不能吼叫。当孩子有这样行为的时候,他实际上在给我们信息说妈妈爸爸,我现在不能控制自己,这个事情我不知道怎么处理,我需要帮助,所以我们要从帮助孩子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有一种心态,how can i help you?我怎么能帮助你呢?用这个心态来帮助和管教孩子的时候,对孩子才真正的有益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课听课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fy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