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在读《民企教父沈万三》,看书的时候,一直有个疑问,做人就要像沈万三这样察言观色,巧舌如簧?
一部分性格原因,一部分受从小读书的影响,一直觉得做人应该正直,所有的人,都应该会喜欢一个真诚的人。
所以这些年来,为人处世,总是以此为原则,平时的工作中,无论是对于客户,还是同事,领导,也是如此。
可是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一下子有点怀疑自己长久以来坚持的人生观,之前认为的真的是对的吗?。
比如书里有个情节,沈万三奉命去卖一批本就质次,偏又受潮的药材,时间上拖不起,他们还有其他重要的事,突然去个陌生的地方,想一下子出手,会非常容易被别人打压价格。
临走前,老板估摸说这批药材能买个1万两就差不多了,他就想着一定要卖到一万多,这样才能在老板面前得赏识,可去了几个地方,果然如老板所料,报价都在九千到一万两,没有一个超过的。
正踌躇间,遇到了一个大药房的掌柜的儿子,出去赌钱,他随机应变,替他转圜,于是打上这根线,然后又是借钱又是请客的,让别人深觉欠他一个天大的人情。
然后又假意说出有药材要出售,别人就顺势决定买了,但是在验货的时候,他又巧言令色,让那人不好意思仔细验货,最终一万一千两银子买走了这批低档的药材。
事后肯定会被父亲一顿责骂,但是当时他还感谢着沈万三呢!因为沈万三报价一万两千两,便宜了一千两给他,还花了不少钱请他吃饭。
看完这个章节,总觉得这样做不好,想着人无信不立,怎能这么欺骗一个相信他的人呢!
书中还有很多细节,表现他的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本领,比如称呼上,人前“丁爷”,人后“丁叔”“丁哥”,前者表示尊重,以及公事公办,后者用来拉进关系,表忠心。
还有个细节,大爷给家里人买的礼物,让他找管家去分发,分到一半,他就想拿这个做人情,选了其中一个东西,花言巧语就送给了管家,然后又攀上了管家这条线。
想想真是厉害,大爷出的钱,但是人情变成了沈万三自己的,只能说佩服。
里面还有很多类似的情节,不是借别人的势,就是各种能说会道解决掉燃眉之急。
正在写的过程中,一个孩子同学的妈妈,又发微信给我让我拼夕夕助力,想到她之前那么多次让我帮这种类似的小忙,有点心烦,助力完又想着不会还要点另一个网站吧?都点了一个多星期了。
内心忖度着是主动问下(虽然不想点),还是等她开口?突然发现,这种心里过程挺累的。
对于书中的沈万三,或许是手到擒来,对我,却是逆水行舟,相当费力,算了,别想做个灵活随机的人了,就抱着木讷,真诚,用自己轻松的方式过完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