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的别名,从古至今,数不胜数,其中最为常见的要数 “茗”。古代的文人书画作品中,以“茗”代“茶”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此字的风雅韵味。以茶的品性来命名的,也有很多,比方苦口师、冷面草、余甘氏、森伯、离乡草、不夜侯、涤烦子。

绝大多数茶名都美好而优雅。唐宋时期,团饼茶比较流行,人们就称呼茶为月团、金饼。人们对茶的品性极其推崇喜爱,称呼茶为嘉木、清人树、瑞草魁、凌霄芽、甘露、香乳、碧旗、兰芽、金芽、雪芽、玉蕊、琼蕊、绿玉、琼屑。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还专门为茶创作了一首“宝塔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此诗描摹茶之形状,茶之内蕴,可谓奇绝。不过茶并不总是被人称赞。除了《世说新语》中的蔑称 “水厄”,茶还有另一个不雅的贬称“酪奴”。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官吏叫王肃,因为与齐武帝有过节,便投奔了北魏。当时北魏人民喜欢吃奶酪,王肃是南方人,按南方的习惯,平时只喜欢鱼羹和茶汤。有一次,王肃大吃羊肉、奶酪,人们很奇怪,就问王肃:“奶酪和茶汤相比,哪个更美味?”王肃回答说,茶是饮食里面最低等的,给奶酪做奴仆尚可。
王肃是否口是心非,暂且不论,不过无论少数人怎样贬低茶,后世爱茶之人还是越来越多,茗饮之风从南至北也越来越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