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在社会上,很多人连清晰地表达自己困惑的能力都没有。
评:在这一点上,老罗引了一个自己和好友加咪蒙微信的经历,还有很多向他提需求的那些人因为表达不同得到的结果竟然大相径庭。
这让我想到了在以前尝试去和知乎上大佬私信谈合作的时候,上来就直接阐述自己的目的,同时表达清楚合作给对方带来的好处等等。这样简洁不含糊的沟通方式,也确实得到了大佬的回复,最后也很愉快的达成了合作的目的。但如果只是一味去强调本公司有多么多么厉害,且不说为何要找他合作,光是这种明面上的强烈欲望,就足以让人产生怀疑了。
这一点在沟通汇报时,我也深有体会。有的人在汇报工作的时候总是长篇累牍,抓不住重点,让人读完他的信息时,完全不知道他的问题所在。这种问题,很多职场新人都会犯,总是想到哪说到哪,但是听话的人往往会觉得你的逻辑很混乱,没有条理性可言。我认为有效的沟通汇报方式,可以参考金字塔模型。以结论为导向,按照总分总的模式。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把这些问题具体展开来说,最后总结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前几天又深刻感受到能够准确清晰表达的重要性。在我们上人力资源管理课的时候,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很难,我们之前也没有学过,于是很多人会选择去百度上查相关的资料。老师叫了几个人回答,其中一个人的回答貌似很全面,但是听了很久,老师自己反倒觉得越听越迷糊。我想原因也是在于他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或是表达逻辑太过混乱。没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我们全程好像在听天书一样。她也是想到一点就说一点,自己似乎是明白了,但是作为听众的我们,不知道她上一点与下一点的联系,也不知道她所讲的这些和主题都有什么关联,这就造成了听者与讲者信息上的严重不对称。
我以前有幸拜读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深受书中的知识所启发。道理我是懂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的表达依旧缺乏逻辑性。我每次表达之前也不会事先在脑子中去想一遍我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如果这样那该多累啊。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刻意训练,让自己的脑子形成这样一种体系的。比如,在回答一些很长或者比较难的问题时,可以现在脑子中列一下框架,通过这样的刻意训练,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有所进步。
与此同时,我还想到了另一点制约我们表达的因素----那就是反应能力。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我通常会想很久,好像怎么在脑子里检索都检索不到这部分的知识。
后来我看了知乎上一个训练快速反应的文章,用A4纸,随便写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面写下你的想法,字数在40-60个字,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内。
如果以后想到了同一个主题下的内容,还可以再拿一张纸进行补充,同时拿相机拍下来,整理到有道云笔记里面。
一个人在一段时间的思考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同样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心态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自己对于某一个主题的想法快速集中起来,往后在思考这个主题时,可以同时联系到很多方面,从而使自己的语音更有逻辑。
写作,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方法。有时候,你以为自己读明白了,但是在写作的时候却写不明白。
评:这一点,老罗依旧是陈述完观点,举了个自己和好友阅读完同一本书后在一起沟通时候的感悟。好友感叹自己和老罗不像是读了同一本书,深感自己读书不够深入。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也有类似的经历。我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但都是只知道这本书表面所讲的东西。比如说我比较喜欢读的外国文学,我经常花个三四天就能读完一本书,但是读完之后我也只是知道它大体上讲了个什么故事,然而当我去在百度上搜这本书的书评的时候,发现了在很多我没有注意的细节地方,一些读过此书的书友们在书评上完整地阐述了这些地方有什么伏笔,这个人物背后所蕴藏的那些动机以及这本书对于他们的启事。举个例子,这本书里面有个人物本质很坏,这是小说表面上呈现给我们的地方,但是很多书友们会从这个人物的原生家庭、教育背景等等去深挖他的动机,从而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这个人物的可悲之处以及令人同情的一面,甚至于反映了当时这个社会的现状等等。这些都是我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的。他们也正是通过书评,带着目的去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本小说真正要表达的内涵。
第二课
Q:我们应该如何阅读,才能够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知识呢?
A: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好内容反反复复读;阅读时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和学习的心态:阅读过程不断代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场景。
如何训练思考能力
1、习惯性追问事物的本质
评:思考是一个很累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对于一件事物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很模糊的水平。老罗举了几个例子,一是在学这门写作课之前,你自己有没有思考过写作的本质是什么?二是大家经常提到的鸡汤,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去追问鸡汤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三是拼多多出现后大家都说消费降级,却没有人追问这究极是不是消费降级呢?
在这个充斥着大量网络碎片化知识的时代,我们似乎更愿意去附和别人的观点,而不愿意去自己评判一件事情的本质,会被舆论带偏。
换做是以前的我,我会觉得这样做很没有必要,我们在听说了一件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也许不是自己去思考与评判,而是会上网搜索相关的大V或是行业KOL的看法。比如我在看知乎的时候,就经常会被很多人的观念所引导,其实我也没有真正去思考这样做对不对,而是顺着作者的思路,觉得逻辑通顺在理,便给予深刻的认同。其实这样真的很不利于锻炼思考能力。
我所在的大学,也经常是老师在上面照着PPT讲,我们在下面听,我们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如果不是偶尔老师的提问,我也真的不会去思考这些知识怎么实践、怎么应用。
回到这个写作课上来,我觉得想要写好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而如何锻炼这种能力呢?那就是日常多去追问事物的本质,多去思考了。这个过程也许会很累。但是,养成这样的习惯,说不定老的时候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呢hhh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