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共读《幸福的方法》,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看,但是这本书我已经很熟悉了,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分享,越分享越收获。
什么是幸福,书中的定义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当我们做一件事觉得既快乐又有意义的时候就是幸福的。那么我们做哪些事情是快乐的呢,做那些事情是觉得有意义的呢,然后列一个清单,多做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
这样做真的能让我们幸福嘛?以前出去讲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是按照作者的思路来分享的,但是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这样寻找幸福的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有些不快乐的事情你不得不去做,有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你不得不去做,怎么办?
当我们给每件事情贴上一个标签,这件事情我做起来是快乐的,那件事我做起来是痛苦的;这件事让我觉得有意义,那件事我觉得没有意义。一旦我们抱着分别心面对外在人事物的时候,痛苦就来了。
当我们在快乐和意义中找平衡时,是无法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把快乐和意义对立化了,想当然认为拥有快乐就没办法追求意义,要想生活有意义就得牺牲快乐!有些人放弃生活的意义,只享受快乐;还有很多人苦哈哈的追求意义,不敢拥有一点点快乐。
我们快乐的限制性信念有很多是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我们不假思索的奉为自己的信念并坚信不疑,譬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信念让很多成功人士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我不得不做某件事也是限制性信念,譬如成人不得不工作,学生不得不学习等。当我们不得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很无助,做的既不开心也不高效。
我们只需要转变对工作和学习的看法,把“不得不”改为“我选择”,我选择好好工作过上更有活力的生活,我选择好好学习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如果想要破除这些限制性的信念,第一步就是要学会不断地觉察,做自己的观察者,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自动驾驶状态,潜意识自动执行习惯的思维程序,从来不质疑自己的所思所想是否合理,有没有其他可能性。一个人的辩证思维水平越高,觉察能力越强,就越能感受到幸福。
今天我在《人生的意义》中看到叔本华对幸福的解读,让我们开心或者痛苦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它们的看法。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快乐呢?其实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信念,找到这个限制性的信念,转变信念就可以转变对事物的看法,从而用更积极的心态去做事,达到既快乐又有意义的状态。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每个人的存在就很有意义,世界因我而不同。我可以松弛地生活,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快乐,我可以给每件事情赋予意义。
Take it easy and enjoy yourself.
不要为了追求意义忘了生活本身哦,就好比不要为了目的地狂奔而错过了一路的美景。
今天预约了下个月讲一本新书,《为何我的情绪总被他人左右》,情绪管理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今天买了书,然后看书、设计课件和教案,来吧,进入挑战区,有点期待又有点激动。
今日《幸福的方法》金句:
快乐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需要。——纳撒尼尔布兰登
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蒙田
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来改变世界——伯特兰罗素
人类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挑战的世界,而是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的不是消除麻烦,而是发挥出我们真正的潜力——弗兰克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