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明珠,我的主业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副业是读书和写作,同时也是一位职场妈妈,业余时间除了育儿,就是育己。
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唤起更多人追逐自我,追求美好,追寻生活的更多可能。
前几天,我刚过完了38岁生日,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觉察和觉醒,非常开心,也想与你分享。
01 断舍离
回到家乡工作之前,我曾经在外浪了3年,分别在台企、民企、外企工作过。
每次离职搬家的时候,我都有大量的行李,这让我很头痛。我以为只是搬家,而实质上是我内心深处想要拥有太多喜欢的东西。
后来,我回到家乡,每次打扫房间,满屋子的物品堆积,又让我开始无从下手。
直到看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我才猛然醒悟。我需要断舍离,需要通过整理物品去更好地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我的人生舒适。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于是,当我和队友购置了新房子之后,我们的家,总会定期打扫,定期断舍离,现在我已经不会去因为冲动而购置不需要的物品,不仅从生活上做到简约,还从心理上接纳更高级的自己。
许多旧物承载着不值得的回忆,许多旧衣服配不上当下更好的我,于是内心也更加坦荡。
舍弃旧物的同时,也是舍弃内心的执念。因为人总要学会往前走,勇敢、自信、坚强。沉溺于过去,是无法拥抱未来的。
02 不期待
很多时候,一个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向外期待过多。
对伴侣的过高期待:把家庭的经济压力放在另一半身上,觉得这是男人应当做的事情;
对孩子的过高期待:给孩子报了许多辅导班,学科成绩不能落下,兴趣爱好也要样样出彩,恨不得他们能替我们实现985、211,好像这才是孩子的出路;
对同事的过高期待:发过去的消息,不能秒回就开始焦虑,觉得对方不重视自己;
......
期待是美好的,同样也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痛苦。当别人的表现满足不了我们的期待时,我们就会陷入失望,这种失望积攒得越多,就会让我们的痛苦也加倍。
有时候对别人的过高期待,也会对别人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放下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你不需要过多得关注对方。
最近,我时常对自己说“不期待”,也让我对身边的人和事豁然开朗。
学会转念,对任何人和事,都不去期待,我们也会活得更加自洽和从容。
03 做自己
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别人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
人生这一路,能够陪我们走到最后的,只有我们自己,所以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都要去学会爱自己。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30岁,我才开始努力》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觉醒,意识到了过去的我都活得浑浑噩噩,什么都想要,都想去尝试。
好在,我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都去尝试了,哪怕去遭遇了一些错误、一些伤害,也仍然值得嘉许。
我的第二次觉醒发生在36岁,我人生中第3个本命年。我加入了一些付费的写作社群,链接到了这个领域的大咖级老师,让我对自身生命状态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清醒地重新认识了自我,又一种“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感受,我找到了自己,也知道我接下来要走的路,那就是:
自己写作,也带领跟多人通过写作获得改变和成长,打造灵魂事业。
我的导师畅销书作家李菁老师说:“人要做热爱并且擅长的事情”,因为这样才会持续和长久。
热爱是动力的源头,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最近,微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作家李娟的写作成长故事,也同样深深打动了我。
她说:“我写得很缓慢......主要还是修改,反反复复改来改去的,基本上是改得面目全非了。”
我想,写作就是反人性的,有时候是一种“自我摧毁”,但更多的时候是“自我重塑”,我很享受这种精神上的愉悦,并且能够帮助更多人治愈和重生,这是最珍贵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