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入冬,从气象卫星发回的照片来看,北京西北方向出现了大片马赛克。
刚到公司
中午吃饭
下午开会
下班到家后,程序员们想起白天全员撞衫的尴尬,第二天便纷纷换了衣服。
作为与尖端信息技术共舞的弄潮儿,程序员在衣着上完全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但为啥这个族群的穿衣品味如此趋同和干瘪?而在世界上所有的遮羞御寒物中,怎么只有格子衫入了程序员的法眼?
程序员:我也西装革履过
中国是有拜祖师爷传统的,哪怕新行业也不例外,比如伏羲设计了经典 LOGO 八卦图,因此成为了平面设计师的祖师爷;而韩信因为能吃苦能忍辱,受到了广大乙方的敬仰和膜拜。
一位热忱的程序员,家中也一定供奉着“二进制突击手”冯·诺伊曼和“计算机科学天启者”艾伦·图灵的画像。这两位编程行业的祖师爷,和现在的后辈们不一样,他俩一向以笔挺西装和一丝不苟的发型示人。
给祖师爷上香
最早的一批程序员,也和他们差不多。
上世纪 60 年代起,美国的一些大学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专业。这批大学的名字你听好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普渡大学、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1]不仅名头响亮,学费也非常辣眼,顶尖大学都在每年 1000 美元以上[2],而彼时美国人民的年家庭收入中位数也就五六千美元。所以那个年代的“程序员”们很多来自家底儿不错的家庭,本应该是规规矩矩的衣冠楚楚者。
1940 年到 1991 年,完成四年制高等教育的 25 岁人群比例。60 年代,这个数字只有5% 左右。
60 年代搞计算机的姑娘小伙们,穿得如同要去见客户
P.S,那个年代有许多女性程序员,业务能力相当过硬。比如老祖宗级别的 ENIAC,6 个程序员都是女性——男同事们负责操纵机器
殷实的家底、良好的教育、精致的品味、时代的宠儿,那是程序员编年史中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时代。
人民的程序员有点土
从西装到格子衬衫,程序员的遮羞物怎么 flop 的?
答:时代变了。
70 年代美国最有代表性的思潮之一,就是反越战、反禁锢、反歧视,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美国的程序员们“黑化”了——他们像那个年代的左派青年一样,宣称要打破计算机垄断、让计算机真正为人民服务,我们熟悉的比尔·盖茨、斯蒂夫·乔布斯就是这些年轻人的一份子。他们在自家车库里捣鼓出了个人电脑,把军方和政府用的大块头慢慢变成日常电器,把计算机科学变成更平易近人的技术。
秉持着“为人民服务”原则的计算机罗宾汉们,在穿着上无限贴近群众,代表传统社会条条框框的套装自然是不能穿、不想穿了。
1983 年,一本叫《硅谷官方手册》的搞笑书封面上描绘了当时典型的硅谷男形象:灯芯绒夹克、单调的纯棉衬衣、经济型运动鞋。
封面男士型程序员
封面上的硅谷男过于时尚了,现实中的程序员还要再“亲切”一些。
1983 年科幻电影《战争游戏》中经典的黑客形象,非常普通的穿着
繁盛的硅谷创业公司追求精简程序、提高效率——符合社会规范的穿着?那不重要,能用最舒服的状态出成果就行。
除了电脑尺寸,其他的好像跟现在没差吧?
1988 年公司园区内的 Apple 员工,穿得都土气又舒适
Java 他爸詹姆斯·高斯林也是那个年代码农的代表。老爷子年轻时候照片不多,但至少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这么“仙风道骨”的模样。
高斯林老爷子
再比如同时代的 C++ 语言他爸比雅尼··斯特劳斯特鲁普,和高斯林一样穿衣随便,甚至有更叛逆的发型,在业内传为佳话。
虽然斯特劳斯特鲁普的头顶秃了,但他鬓角蓬松啊
不洋气的程序员的一生
时间飞逝,嗖地一下就到了 2018。咱们西二旗和后厂村的国产程序员,土随性得中西结合,除了从国外前辈身上继承了亲民气质外,还自带了务实气场。
毕竟,从高考志愿开始的程序员生涯,就投向了实用主义的怀抱。据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公布的信息,高考结束后的专业搜索中,“软件工程”是五大热门之一。为啥?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啊,96.7%,生物狗能比吗?
穿得好看对程序员找工作有帮助吗?好像没有,毕业即就业。“衬衣卫衣牛仔裤”的“校园新生风”,就这样一直延续到了职场上。
这种在综合院校叫“新生风”的穿衣理念,也可以是理工院校的“校风”
从理工学生升级为程序员,花花世界并没有在眼前展开。前不久刷爆网络的《后厂村折叠:月薪追赶五万,生活低于五千》说,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后厂村距离最近的地铁站也需要骑行,3 公里内的生存需要外卖小哥来维持[8]。服装店?不存在的。能用网购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靠腿。
出产程序员的西二旗地铁站,穿衣给谁看
而程序员的工作时间也是出了名的长,平均每周工作 47.5 小时。放在一家互联网公司里,仅次于产品运营和自己的上司——但前两者是要出门见人的,打扮是必需技能之一。相较之下,除了在格子间里敲代码,程序员不工作的时候更喜欢平躺在家看书看剧打游戏(咦,这个生活方式好熟悉),没有太多社交需求。
从填报志愿到就业,程序员没有一步脱离“务实”和“生活”。
“格子化”的程序员
不洋气的衣服那么多,为什么程序员青睐格子衬衫?
这种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线条搭配的图案得到程序员独宠,有人说是因为有规律的图案符合他们严密的逻辑,但我觉得扯淡:也有人说格子具备迷惑人眼的效果,衣服再皱也看不出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但我代表程序员拒绝这种说法。
程序员喜欢格子衬衫,真的只是因为它很大众、很舒服、很好买。
还有 Nirvana 乐队主唱科特·柯本带货
复色格子的图案,一开始只在苏格兰当地流行。它飞入全世界寻常百姓家,大概要始于 1914 年左右:那时美国的一家木材公司为了宣传,搞了个“伐木侠”的 IP,高大又强壮,典型形象就是,穿着柔软舒适耐磨保暖的……法兰绒红黑格子衬衫。
在随后几十年里,班扬大叔带动的工装格子衬衫风一直席卷着欧美,参与了垃圾摇滚、冲浪热等等流行文化。
穿上格子衫,就是传达一种语言——老子很随意。
“伐木侠”班扬大叔
而现在格子的进一步普及,估计要归功于快时尚品牌。
和文化衫一样,快时尚格子衬衫尺寸固定,只有图案和色彩的差别,对厂家商家来说大大降低了设计成本,成为薄利多销的主力商品。而对消费者,尤其是没什么闲暇、也不爱出门的程序员来说,格子衬衫就是“位置显眼、价格便宜、穿上舒服不出错”的代表,柔软的法兰绒面料也多少安抚了长时间工作的疲惫。
一个程序员喜欢的品牌店内
而随着穿格子衬衫的程序员越来越多,一种秘而不宣的“格子衬衫亚文化”渐渐兴起并越演越烈,包括程序员自己也渐渐沉浸其中,为无趣的 debug 生活带来一丝乐趣。比如抹发油穿潮牌的程序员,很可能被同行暗地里认为编程技术不行;而衬衫上格子的大小、数量、密度,在这套不正经的亚文化中与程序员专业水平联系了起来。
网络图片,出处不可考
格子衫为啥被群嘲?网络玩梗的力量是强大的,很难去细究其中原因,毕竟难看和难吃都是主观的想法,世上本没有丑,骂的人多了,丑就这么来了——至于挨骂的是张家口的青红丝月饼还是程序员的格子衬衫,这个倒无关紧要。
在旷日持久的反格子衬衫浪潮中,最触动人心的是,程序员们安然接受了网友的嘲讽、配合人们进行自嘲,给大家带来欢乐,之后依然坚持裹着土气而温暖的格子衬衫,顶着痘痘乱发和黑眼圈,为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开发新的软件、干掉层出不穷的 bug,像 30 年前的朋克黑客前辈一样,通过计算机技术让你和我的生活更便捷、更多样,让尽可能多的人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福利。
天凉了,愿程序员们在凌晨加班时,有人给只穿格子衬衫的你披上一件加绒内胆冲锋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