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又是一个在疫情封控中度过的时光。这个月疫情的情况明显好转,尤其是月中到月底这一段时间,忙着动态清零、清零和解封,忙着送各高校学生返乡事宜等等这些,学校和政府人员肯定都是很忙,全国各地的隔离地方也肯定是热火朝天的。我虽然没有加入返乡的浪潮,但是心情却随着这波风浪在不停的动荡。
除此之外,五月也是一个毕业季,对于研究生来说,会面临着盲审、答辩以及提交材料等等各个事宜,不过能够安全完成这些事情,很开心……5月20号(520),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完成了毕业的最后一道难关,为研究生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再次拿到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证书(即将)。
五月也是一个阅读的季节,每周都有很多的时间,但是阅读较好的状态主要集中在五月上旬,下旬则受到返乡浪潮的影响,阅读的速度就很慢了。不过,每天在悠闲中读书,倒是可以缓解连续两个月隔离的心情暴躁和最后几天自己单独待着的焦躁。
下面是本书读完的六本书:
1.《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作者威尔·施瓦贝尔
这是一本散文式的小说集,我这么介绍的原因是因为这本书有若干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是一本书的名字,以此来推进本书的进度。
这本书是作者记录的是在母亲罹患癌症之后,与母亲约定建立读书会,借由谈论书中的内容来加深彼此的了解,或者触碰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如死亡)。
2.《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费雷德里克·巴克曼
这是一本治愈系的小说,欧维是一个59岁的偏执老头,他在妻子去世后,再没有在世上活下去的理由。在他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他所认为的责任后,决定去死,却没有想到被刚搬来的邻居一次又一次的破坏了自己赴死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欧维的热心和真挚的援手,帮助了很多人,人们真诚友善地反馈也让欧维再次体验到了人间的温情。欧维的晚年在邻居的友善和温暖中度过,治愈了他不幸的童年和失去妻子的苦痛。
3.《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丹尼尔·凯斯
这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故事是从一个查理的30+的弱智男人开始的,查理很渴望变聪明,因为他纯善的心中认为只要自己变聪明,母亲就会喜欢他,不会抛弃他,朋友也会喜欢他。当他有机会可以通过手术来让自己变聪明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
但是事与愿违,当变聪明后,不仅丢了原先的“温暖的朋友”,而且回忆曾经自己所经历的童年,让他的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再次受到煎熬。更加让他绝望的是智力达到顶峰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智力再次退化,曾经清晰明了的一切事情再次变的模糊,这个过程让他再陷入的绝望的深渊中,却无能为力,只能一天天的暴躁和让自己退化着……
此书中,总会在无意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想到自己向高智商的人相处时,会不会也有这样或那样滑稽的场景?如果自己有机会变聪明,你会怎么选择?是选择一段时间的清醒后再次重归混沌,还是选择现在自己的智商,不强求呢?
4.《朝与同歌暮与酒》 关东野客
这本书包含了14个人生故事,爱而不得、生死别离、人生错过等等各种悲伤的爱情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有不同的经历和工作,但是爱情总会错失良机,总是在阴差阳错中错过曾经深爱的那个Ta。
5.《风声》 麦家
说起中国的近代史,总是绕不开抗日抗战这段岁月的。《风声》讲的就是抗日抗战时期地下工作者为了隐藏自己和敌人斗智斗勇,为了传递情报甘愿牺牲自己的信念。
根据该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风声》,两者的情节是相似的,但是又有不同,书中情节和人物形象细腻生动,有一些地方更能体现地下工作者细腻的内心活动和与敌人周旋时的机智和果敢。
6.《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毛姆
这本书是毛姆的读书随笔。但是这个随笔体现了毛姆读书的系统和认真。他在读书时,了解作者的生平,可以根据作者的生平事件和时间线来完成一系列书籍的阅读,让我们跟随着毛姆的笔触来了解各大名著书籍的完成时间和人物、事件的原型。
除了这些书籍的阅读,文章一直没有认真写,只是简单的写了一些。其中有一篇比较好的、长的是关于《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读后感,感觉还不错,但是修改的过程并不好,这个需要认真对待,毕竟俗话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是需要改正和反思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