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这么多篇,小学阶段的差不多写完了。接下来就是波澜壮阔的中学阶段了,我总觉得我是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那年代好像大家都爱读书,而且各种各样的书也特别多,一本书很容易就造成轰动,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从极度匮乏到极度丰富,也就几年的时间。我上小学时还是伟大领袖华主席,中学时就已经能看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了。
那时也没有学校推荐课外书,大人看啥我也跟着看啥。家里长期有《十月》,《收获》,《译林》。有些看的懂,有些看不懂。离家不远有一个新华书店,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柜台上摆满了弗洛伊德,叔本华,荣格的书。《丑陋的中国人》,《野火集》,就是先听着大人聊天谈起,后来找着看。有一次在一位同学的家里,那位家长教育我们,你们要少看点琼瑶金庸的,其实看看三毛的书挺不错的,然后就找她的书看。同学之间也互相推荐,我就是在一位同学的推荐下喜欢上了席慕蓉的诗。有一本《早安,朋友》,因为是讲述中学生的故事,所以在我班广泛流传。我的一个好哥们一脸崇拜的对我说,琼瑶的书写的太美了,所以我就看了好多,据说一共有39本,这个可能是对照金庸的14本,也总结了一个数量出来,至今不知对不对,更神奇的是琼瑶居然在我成年后开始编电视剧了,真是不老的常青树啊。为了追女生,我一哥们不知从哪儿搞来一套《人性的弱点》,说是看了这个就能顺利追到女生。可是书是直接盗印港台版的,竖排繁体,看着可费劲了。我们在暑假期间一起认真的研读,他因为目标明确,看的比我认真,我比较马虎,果然后来他追女孩的水平就远高于我。流传最多的是琼瑶,金庸,岑凯伦,三毛,还有少部分小黄书。
书的来源主要有几种,最大的来源就是从各自父母那儿顺来的。好像那时父母单位都有图书室,有各种各样的书,大人看第一波,我们跟着看第二波,然后互相交换着看。个别同学家里书多的,我就多跑跑,一次借一本。从少儿图书馆借,但基本只有历史方面的书可看,其他的都不爱看。众筹买书,我好像多次在班上组织过这种活动,买回来大家都看,当然最后由我保存了。街上租书看。
我有时怀疑是不是记忆出错,把自己的少年时代美化了。可看过不同年龄段的人总结,好像都有这种感觉。好吧,那是八十年代,我觉得是最好的年代。
下一期具体谈谈书还有和书相关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