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腾讯传》读书笔记一: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射进来的地方

《腾讯传》读书笔记一: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射进来的地方

作者: 孙志广 | 来源:发表于2017-02-07 22:45 被阅读0次
    腾讯传

    喜欢吴晓波老师和他的“吴晓波频道”已经有2年多的时间了,惭愧的是一直没系统读过吴晓波老师的书,仅通过公众号和视频来缓慢的学习和前进。直到16年年底的时候,腾讯×吴晓波,这个让我喜欢到无以复加的组合横空出世,就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将《腾讯传》收入书架。

    腾讯,一个让我们在青少年时期也许只知道它用来聊天和玩游戏,却又在我们步入成年后认识到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发展图腾之一的平台,相信不少90后甚至80后朋友和我一样的感觉,它仿佛越来越让人看不清。

    从1998年开始创业到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腾讯以即时通信工具起步,逐渐进入社交网络、互动娱乐、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等领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亦饱受争议,在“3Q大战”的激烈冲突之后又进一步走向开放……腾讯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开始领跑全球。

    读懂了腾讯,也许就读懂了中国互联网。

    腾讯最早办公地—赛格科技园

    因《腾讯传》内容太过庞大,我将以4-5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所学所感,此为第一篇,也是综述篇。

    2011年11月,腾讯与奇虎360的那场著名的战争刚刚尘埃落定,而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正在为争夺用户打的不可开交。马化腾教吴晓波老师下载了微信,并且告诉说,微信是腾讯新上线的一个产品,已经有3000多万的用户,并且每天新增20万。

    “因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马化腾说,语调低沉,不容置疑。

    微信崛起的时候也是我本人刚打开互联网世界大门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不到1年的时候,微信,也是我本人从其诞生起就在用并且一直用到现在的产品。

    而腾讯,据说共有3000多个产品。

    马化腾在腾讯合作伙伴大会演讲

    在吴老师调研和创作的过程中,一直被三个问题所缠绕,这也是我在读该本书时重点思考的:

    ——为什么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它的成功是一次战略规划的结果,还是偶然的产物?

    ——为什么腾讯曾经遭遇空前的质疑,它所面临的模仿而不创新、封闭而不开放的“指控”是怎样形成的?性情温和的马化腾如何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全民公敌”?

    ——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有什么异同?前者的繁荣是一次长期的追随之旅,还是有自己的东方式生存之道?

    这三个问题,在16年初的时候,就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能够在年尾的时候根据吴老师的记录引导自己深层次的思考,也算是本命年的一福报了,感恩。

    腾讯大厦

    腾讯的发展到现在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创业,1998—2004;出击,2005-2009;巨头:2010-2016。


    创业期为腾讯刚开始创建到在香港上市的这段时间。

    腾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和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创业公司一样,每天在为活下去而尝试各种方式。马化腾和张志东曾规划,到腾讯创业第三年的时候,腾讯雇佣员工人数将达到18个。当时的OICQ,也就是日后的QQ上线时,他们把用户的极限值设定为10万人。马化腾还几次想把公司卖掉,却没有人愿意接手。

    所以,不要总是埋怨自己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困难,而是想着如何去有效的解决困难。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泰德罗在描述铁路和电报的商业意义时说:“任何能打破对于人、产品和信息的时空限制的新发展,都会对商业运作的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经济显然是一个与铁路和电报同等重要的商业发明,它重构了信息的传播方式。

    小阿尔弗雷德·钱德勒在研究美国早期工商企业的发家史中,提出过著名的“成长四阶段”论,即积累资源、资源的合理利用、持续增长和对扩展中的资源的合理利用。回顾腾讯的早期成长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演进的轨迹:通过QQ实现了用户资源的积累,以创新的盈利模式实现用户资源的获利兑现。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从创业开始,尤其是门户时代,腾讯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被业界看好,很大的原因在于几乎没有另外一款即时通讯产品找到了好的获利方式。而马化腾和它的腾讯,做对了一些事情:

    之一,腾讯对ICQ的模仿是建立在微创新的基础上,它把信息留存从客户端转移到服务器端;

    之二,除了技术和微创新之外,互联网的商业应用还受到一个地区的网络环境、用户习惯、支付体系、国家政策等客观条件的影响。腾讯很早就提出了“用户体验”的概念,是全球最早的社区网络试水者之一;

    之三,马化腾在创业不久后便开始谋求资本市场的支持。

    从1998年年年底创办到2004年6月份上市,腾讯在这段曲折的创业时期里完成了产品模型仿制、应用创新到盈利模式探索的全过程。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一个缩影。


    出击期为腾讯上市后到3Q大战结束的这段时间

    从2004年上市到2007年前后,腾讯进入了一个长达3年之久的“战略调整期”,战略调整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一场灾难:当时腾讯接近七成的营业收入来自中国移动公司的“移动梦网”业务,而后者在腾讯上市的前一天发布了清理整顿的“通知”。

    在遭遇冷落的2005年,马化腾提出了“在线生活”的新战略主张,同时在组织和人才结构上进行了重大的调整。30多个混乱的部门被重新组合,从而清晰地呈现出5个业务板块:无线增值业务、互联网增值业务、互动娱乐业务、企业发展业务和网络媒体业务。刘炽平、熊明华等一批在跨国公司服务过的高级管理人员进入了决策层。他们带来了规范化的运营理念,重塑了腾讯早期充满了草根创业气息的人才结构。

    腾讯在这短期间的战场主要为即时通讯主战场、网络游戏战场和新闻门户战场。当然还有电子商务和搜索领域的战场,在这两个战场,马化腾遭遇了马云和李彦宏的强劲抵抗,这也为日后“新三巨头”的格局埋下了伏笔。

    在即时通讯战场上,腾讯击退了网易、新浪以及雅虎等门户型公司对QQ的围剿,在2005年推出的QQ空间,进一步放大了虚拟道具的吸金能力,并以包月模式创造性的激发出中国网民的消费热情,分阶段实施了对51.com、人人网和开心网的“三大战役”,从而在社交化大浪潮中成为最大的赢家。

    在网络游戏战场上,腾讯仅仅用一年半时间就让自己的棋牌游戏玩家人数超过了当时在休闲棋牌门类游戏中占据超过八成市场份额的联众,而到2009年,腾讯的网游收入超越盛大。在微信崛起之前,网游成为腾讯最大的“现金牛”。

    在新闻门户的战场上,面对传统三大新闻门户——新浪、搜狐和网易,腾讯以迂回战术悄悄超越。刘胜义重新定义了网络广告的投放规则,并获得了广告主的认同,而QQ迷你首页对流量的巨幅拉动更是让所有对手无可奈何。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腾讯变成了一个越来越陌生的“大怪物”,它在多个领域同时崛起,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找不到一个可以类比的案例。

    到2008年,腾讯拥有了4个亿级入口——QQ、QQ空间、QQ游戏和腾讯网(QQ.com),这在全球互联网企业中绝无仅有。精力充沛的马化腾四面出击,八面树敌,在几乎所有领域,每战必酣,赢下了一个“全民公敌”的绰号。

    一个创造着对他创造的历史非常陌生,这样的情况并非第一次发生。

    “成长总是脆弱的”,彼得·德鲁克的告诫很快应验在腾讯的身上,它在2010年之后遭遇到空前的质疑和攻击,而这一切似乎都是定义模糊的必然结果。


    巨头期为3Q大战结束后到现在的这一段时期。

    2007年之后,出现了以应用平台为基本业态的大洗牌,门户们陷入了“模式困境”,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到2010年前后完成了反向超越,成为“新三巨头”,也就是BAT。

    3Q大战之后,随着智能手机异军突起,互联网的用户重心从电脑端向移动端快速平移,PC时代宣布终结,所有竞争者都转入新的移动互联网战场,一个新的时代开始。

    开始,新浪微博一骑绝尘,貌似获得了“改变一切”的反超式机遇,然而,因为张小龙团队的意外出现,马化腾非常幸运地实现了绝地逆转。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的3年,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大戏台而言,是属于微信的“独舞者时代”。它不但构筑起QQ之外的另一个平台级产品,替腾讯抢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站台票”,更让腾讯真正融入到了中国主流消费族群的生活与工作。

    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信红包、小程序……每一个试图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的人都不得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与微信有什么关系?

    腾讯在资本市场上,在刘炽平的推动下,开始用资本手段实现结盟式开放,腾讯相继入股大众点评、京东、58同城、滴滴出行等公司,与咄咄逼人的阿里巴巴进行了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竞赛。

    尽管仍然不善交际和不愿意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但马化腾也在悄然改变,“马八条”“马七点”流传于互联网圈内外。他所提出的“连接一切”似乎已成为一条公理,而“互联网+”的提法被中央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采用。

    马化腾

    在腾讯的这个案例上,马化腾团队所形成的极具个性的核心能力,吴晓波老师将其概括为“马化腾的七种武器”,它们包括:

    产品极简主义、用户驱动战略、内部赛马机制、试错迭代策略、生态养成模式、资本整合能力、专注创业初心。


    如果没有互联网,美国也许还是今天的美国,但是中国肯定不是今天的中国。

    中国迄今仍然是一个非典型的现代国家,政府掌控着接近无限的资源,互联网为这个国家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商业进步和社会空间的开放,同时也正在造成新的混乱和遭遇根据技巧性的管制。这显然是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博弈正在进行,没有人猜得到他的结局。

    正如前文所说,读懂了腾讯,也就读懂了中国互联网。

    创业期、出击期、巨头期三个阶段的深层次读书笔记,会陆续推出,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腾讯传》读书笔记一: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射进来的地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sd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