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距离深夜两点,还有半小时,酒吧就打烊了。当我拿起最后一个待擦的玻璃杯时,大门的迎客风铃响起了,迎面而来的是裹着焦糖色围巾,拉着黑色行李箱的年轻女子,她叫十三,以前是我们这里的常客,最爱点“长岛冰茶”,后来佛系了就很少来了。
我说:哟,今天是什么风把我们的十三吹过来了?
十三:哈哈,刚下飞机,想来一杯助眠,就直奔过来了。还是按老样子上吧。
我利索地给她调好酒,端到她跟前,而她喝酒的样子还是和以前一样没变,还没开始喝就已经开始卖醉了。不仅卖醉,还卖人设。
那晚,广州十五度,而她那身裹得像粽子一样的行头,适合气温只有六度的上海。如我所料,十三去了上海见了网友回来。
一年前的冬天,十三皈依佛门后加入了一个英语打卡群,因为一次英语翻译作业,认识了Cage。那天午饭时间,班主任在群里给大伙加餐,让大伙翻译一段英语诗句,一开始大伙在群里各种恶搞。十三刚洗完手回来,浏览了一遍信息,突然眼前一亮。一向低调的Cage发了张便签截图上去,译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对仗工整,韵脚亦同。十三突然很好奇Cage是何方神圣,估计是个文学系毕业的妹子。点开微信头像,才发现Cage是个汉子。十三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点了添加键,想结识一下这股清流文字背后的本人。这一聊,后来变得有点一发不可收拾。
同是医学院校毕业的他们,聊起彼此的工作,不用费力解释太多。同在一线城市的他们,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却也没去过彼此的城市。同喜欢听周杰伦的歌的他们,毕业那么久却也没有听过周杰伦的一场演唱会,因为都抢不到票。虽然有那么多的“雷同”,但是对于十三这种看破红尘的佛系尼姑来说,不过也很可能只是巧合的一种,没什么值得“相逢恨晚”的。就这样,彼此寒暄完各自的痛点,估计俩人应该就和其他所有萍水相逢的过客一样,用一句“再聊”结束了所有交集。
后来,事情出现转机是因为某天,十三要买一场世界经典舞台剧的门票,找遍了身边所有朋友,都借不到那个可以满足“满600减200”的某银行信用卡。刚好那个信用卡是归属于某家上海银行的。
她只好不抱希望又厚着脸皮随便地问一下Cage,没想到Cage对十三说:你抢票那天告诉我吧,我把卡号和密码给你。
这句话让十三大吃一惊,对Cage说:你说真的吗?就不怕我是骗子?我可以刷完你的卡然后把你拉黑呀。
Cage说:哈哈,有异常我改密码就行。何况,骗子不会加了我微信又晾我在那里几天不说话对吧?一般骗子都会比卖保险的还热情。
十三只好尴尬地笑笑:哈哈哈,好像是。不过同志你也太单纯了,我还是拍个我工作证给你瞅瞅,以示一下身份我不是骗子。
抢票那天,兵荒马乱,状况全出,网络崩溃,乱码横飞。十三好不容易刷到最后支付框,却一直提交不了支付。焦虑的她到了中午十二点本来想放弃了,但是Cage一直对十三说:别放弃,再刷一下,一定有人像你一样还没支付成功的。也许再刷一下会出来呢。最后的最后,真的被十三刷到了。那场舞台剧在十三高中时代的音乐鉴赏课上老师重点介绍过,所以一直留给她阴魂不散的念想至今。如今,相隔十年,十三终于有机会亲临现场目睹神剧的经典之处,肯定是无以伦比的激动。如果此时Cage在她身边,估计会被她在医生办公室抢票的中二样吓得赶紧保护好自己的信用卡。
信用卡事件后,十三和Cage就不知道怎么搭上线了。而无意之间坐上同一辆列车的他们,仿佛又重新拨动起青春已锈的弦。也许,人生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无论相遇或不相遇,都是献给岁月的序曲”,于是林林总总,都会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洗礼。无关现实,无问西东。(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