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就有人问,我是做xxx的,被线上平台冲击很大,我要不要改做电商?
现在有不断有人问,我要不要回归线下实体?
怪了,怎么老是赶不上势能飞起呢?
说到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拿个说烂的例子,亚马逊。
你是不是想,不就一个卖书的吗?做到今天这个规模,无非是“成功很难复制”,“幸存者偏误”等等的认知。
那么我反过来问你,你觉得卖书起家的贝索斯,他是一个喜欢墨香书香的文艺男青年吗?
估计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都会笑出声儿。回答当然肯定不是。或者,至少不止是因为喜欢书。
他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卖书,而是一直在搭建一个商业模式和系统。
99%大多数的普通人,在择业,创业时都是从自己的见识,认知出发,从自己的喜好出发,从过去的商业数据和对未来一点点不准确的预估判断出发:小资做咖啡,文青卖书画,技术钢铁男做app,美食家做餐饮。
见识和格局,决定道路和方向。
既然他不是文青,那当初怎么从数百万种品类中选中图书?
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一个好问题。
我再问你,卖书和卖排骨的区别是什么?
换句话说,生鲜电商是不是好生意?什么品类应该选择线上还是线下?
生鲜,短期食品,尤其是肉类,是差异化很大,同时很难做到标准化的商品。一线城市的生鲜电商有生存空间,并不是出于人天然的购买习惯,而是生活环境,时间精力压力导致。购买的已经不是商品的原属性,而是方便迅速,和尽可能的高品质。所以在三线以及之后的城市,生活节奏不那么大的地方,人一定会更倾向于从望,闻,问,切(摸)的维度,根据色香味来购买食物。
你可能又会想,好吧生鲜食品不容易做到标准化,那么其他易保存,易运输的呢?
第二个问题,卖书和卖罐头的区别是什么?
除了具体的商店,供应商的差异,还有制造商,品牌,包装的大小,口味等等这些,无形中都在细化,增加标准化的难度。
你买一瓶酱油,很可能都会从品牌,成分 包装的尺寸颜色风格,是不是爱豆代言,是精酿还是勾兑等等角度。
可说到买书,选择一下子就容易了好几个数量级。
分析到这里就很明白了,选择图书这个品类,真是见识和眼光的独到,因为除了作者内容,图书是所有商品里差异化最小,最标准化的产品。并且易于保存,运输。通过销售这个品类,随着时间的积累,顾客消费习惯和概念的培养,一开始的仓储和物流会逐渐摊薄。
这也是为什么京东一开始就要花大力气和成本去各个城市做实体仓储。
如果贝索斯只是一个爱书的文艺男青年,不能挑出自己喜好和见识的框架,他一定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
同样的,如果你的出发仅仅是为了满足或者解决某一个具体消费行为的痛点,一开始的几年也许能风生水起,但最终不仅仅会被自己的格局限制住,也会很快被后来的模仿者超越和颠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