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晚年有三年是在一条孤舟上度日,年老多病,穷困潦倒,四处投奔,寄人篱下,有一次甚至五天没有吃饭。很多感情不亲身经历很难体会,一个快六十岁的老人,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难以想象他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上的痛苦。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刻,杜甫心中最挂念的,依然不是自己,而是山河破碎的国家、饱受战乱摧残的人民,他独自登高,喟然长叹,涕泗横流。现实不能给予他救赎,他只能用血泪写下一首首动人的诗篇。
我常常想,历史是否太无情,倘若有情,为何不抛却这些灿若繁星的诗篇,让每一位饱受磨难的诗人在生前能过得好一些。
晚上去开家长会。开头校长提到了《中国诗词大会》受到的火热追捧,强调古诗词对于孩子的熏陶和教育意义,这点我深表认同。然而一个书香门第,可能需要三代、四代人的努力才能铸就,且“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要想保持下去却不那么容易。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时间的高速列车带走了一个个昨日的我们,又用它温柔的大手把我们塑造成了新的样子,在时间这条滚滚东去而不复返的长河中随波逐流,是为命运。逆命运之水而上者有几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