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也挺好——可能这不符合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追求,但自从遇到那句话:有人居无定所过着安宁的日子,有人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自此,我对“租房也挺好”深以为然。
以前我其实不是特别理解那些有钱人,他们手里的钱买豪宅绰绰有余,干嘛还租房住呢?还有的人,租来的房子嘛,收拾来捣鼓去的,不知道的以为是自己置办的产业。现在,都能理解了,甚至特别理解:租房未尝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却是自己的。
有的人一直以来都是租房住,他们本身对买房子兴趣不大。为了买房而操心,于他们而言,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许他们早就拿买房的钱做了投资,而买房并不是最佳投资方案和途径。租房不需要付房子首付,不需要还月供,特别是高额的房贷利息,那个利息钱就完全够他们租房用。没有首付,没有房贷,就等于不必给自己套上枷锁。用不多的钱,租一处还不错的房子,省下来的钱不投资的话,可以作为积蓄,就能早点实现财富自由。我们一旦财富自由经济独立,人生就会变得简单而富足。
亲友怎么看?同事怎么看?同学怎么看?邻里邻居怎么看……这些,对奉行简单生活的人来说,无所谓啊。自己的生活嘛,随便谁怎么看,怎么开心怎么活呗。这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为了长远的目标在蓄力。
经济不是那么景气的时候,工作又不是那么稳定的时候,别冲动买房。要么买了大房子的留出自己住的,还可以尝试着租出去一间或两间,收上来的租金可以抵部分房贷。
即便租房,必要的话,可能与人合租——如果你或者你的小家并不需要太大的地方时,这无疑能缓解或者说能分担经济压力。住房条件拥挤一些,没关系啊。在我们想要存钱的路上,这些都是能承受与面对的。年轻时,我们抗压能力强,等到我们白发苍苍,再去忍受这些,估计就难很多。诚如人们所言:生活要么先甜后苦,要么先苦后甜,如果有得选,你会选择哪样呢?
我会选择先苦后甜。趁着还能动还能折腾,吃点苦受点累都不算啥。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都没什么,租房也是一种人生啊,为老年计,那时赚不来钱就不赚,走到哪个城市就像男神一样,此心安处皆为吾乡。
或者,用我们的劳动,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都行,辅导功课和做保姆,没啥不同。如果厨艺了得,就去富人家做厨师。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能提供住宿就最好,连租房的钱都省了。
哈哈,不是怂恿你把房子卖掉或者别买房子,那人家房地产卖给谁?况且房子是一家人安身立命之所,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最好,实在没有,也不影响生活品质。我是想说,房子不是人生的必需品,好心态才是。心若简单,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房子,天为屋脊,地为面积,心之所至皆为我家。
附几种房的类型
草房,土胚房,六十年代较多,到八九十年代就很少见了,现在还有的,估计快成了景点。提起草房,就想起诗圣所言: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如今,再没有了这种忧虑。刮风下雨都不怕了,不用大盆小盆接漏下来的雨了。
瓦房,九十年代后乡下老家至今还是以这种为主。
新农村最近这些年兴起的,那种够规模的成排成村的房屋,多半是混凝土的。
筒子房,就是影视剧里那种类似单身宿舍的地方。
楼房里不管经济房商品房拆迁房安置房,高层或者复式、别墅,亦如此,钢筋混凝土。不过,都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么说吧,从七几年出生到现在,四十多年的时间,我们的住房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我们百姓天生对房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所以,我们愿意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迁,去不断地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而住房的类型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以后的房子会是什么样的为主呢?当下无论是普通住宅还是高档小区或者豪华别墅,怎么区分,原材料用的还都是钢筋混凝土。
新兴的钢结构、移动房,以后3D打印房、智能房屋、阳光房……我是说,未来十年二十年,会流行什么样的房子呢?那时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怕不是有几亿人吧?甭管什么房子,优质宜居适合养老的房子,一定很抢手。
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