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为什么是十二个人,不是十个人,八个人,或者是一百个人呢?随便,就这样,反正可以改。
老林。
刚开始来到第三个公司,当然和刚开始来到第一个,第二个公司的感觉差不多,新鲜的大门,新鲜的楼梯,新鲜的公车线路,新鲜的大马路夹杂着一些红绿灯,人行横道和行人。可能世界上格局一模一样的道路是没有的,但是差不多的有很多,特别是走在路上的时候,来往的路人与车马,停下的方式与时间,都是类似的,只不过具体的面貌不同。
相同的是早上,在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很安静,阳光就会很和熙,再过一会,行人多了起来,渐渐又变得匆匆忙忙,人和车辆匆匆忙忙,空气流动的也快了起来,树叶摇摇摆摆,当然如果有阳光和白色崎岖石砖路面的话,落在上面的树影也是一样摇曳不定。
这时,可能就有个老人慢慢的拉着把收合木椅来到树下,悠悠打开椅子放在树墩旁的沙地上面,看着看着急行而过的人和车马,面无表情的,好像在说,急什么,急什么,又是你,又是你。但是路过的人估计没空搭理这个面无表情的人和他心里的牢骚了。
等到中午下楼的时候,周围马路已经特别熙攘,车辆都运送着他的负担,着急地行驶着。货车运送着货物,公车和轿车运送着人,都在各自的路线上面行走着,遇到红灯或者横穿而过的人流,便不情愿的停下,凝神观看,或者左右张望,好像这条每天走过的路每次都是新的。
不是吗,横穿而过的人,大步穿越人流的送货的人,挑着扁担靠在路边的商贩,坐在石头椅子上抽烟的中年人,又或者刚刚忙碌过后走出铺面四处打量的老板娘,每天都是不同的,但是就是有这些看得出在干嘛的人,虽然不是同一个人。
当然不是同一个人了。老林喜欢在上自行车的时候,先把车靠踢到后面,然后一个大脚跨过自行车座,一屁股靠在车坐上,右脚再那么一蹬,车就飞起来了。我可不是这样上车的,显示小心翼翼把车靠拨到后头,然后慢悠悠地坐在车坐上,保持平衡了才敢开始上脚,车镫子慢慢地使唤,慢慢地转动,平稳过渡了,才敢加速起飞。
老林在一边半露齿地笑了,这个小伙子估计是上太久学了吧,什么都讲究个套路步骤,看这一步一步的,应该骑车的车不够多,怕是使唤不下这车了。
老林先是在前面慢慢加速的骑着,这边的路我不是很熟,特别是在想去哪里的时候,你不会特别清楚在哪个胡同转弯,哪个胡同减速,更加利于你更加快地,更加不累地到达目的地。老林就在前面时快时慢的前进,我也只得磕磕碰碰地跟着他。有时候他不耐烦了,或者有点好奇了,就回过头,减减速慢慢地靠近我,和我骑在一起了,并驾齐驱起来。
我也是第一天见到他,他却好像见过好多像我一样的人一样,对我没有什么好奇的,而我却和以往遇到感兴趣的生人一样,开始主动地和他说起话来。老林总是有点笑眯眯的,说话的声音也是属于那种有细小又高亢那种,是不是还带着点平舌翘舌不分的口音,带了点口音的普通话,又会让人觉得亲切起来,磕磕巴巴的,特自然和朴素,让我对老林越加有好感起来。
老林我记得好像是江苏人,说话的语调往上走,发音位置靠前,说话的时候,感觉那话一下子就出了广东省,差点儿就到北京了。他就有一句说一句地回答,我就不断好奇地问这他,一来二去俩人也就算认识了, 感觉世间所有的相遇,要不是有人能够主动的去迎接,怕是得失却好多有趣的东西吧。
老林的脚踏车是很垃圾的,车座里的支撑都露出来, 那支撑还好是圆形的,没有尖锐的东西,屁股没肉的估计得膈地慌,老林就是那种瘦小那种身材,清清秀秀的,感觉是那种没有蛮力,但却会用巧劲儿的人,不然哪车座估计得散了好几回了把。也是,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做事还不得落下个巧劲儿,蛮力都出尽了,什么事情都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始和结束,没有特别难以接受的坎,解决起来自然也就不慌不忙,说起话来虽然是磕磕巴巴的,但是内容自然也都振振有词。
听老板说,老林一天上午十点过来,到了一点差不多对账下来,一般都能收个千八百,一单大致是二十多块,千八百就是几十单有了,每单跑的地方还不同,每座服装厂有几千档口,每单的收货地点是不同的,服装城一共有十几个,分布在一个横竖几公里的区域里面,送起来不容易,能够做好不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