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下来,关于写作,大家说得最多,听得也最多的话大概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了。那么现在的我已经在简书熬成了一支湛青碧绿的老黄瓜了,冷眼看着有的人来,又有的人离开,谁签约了,谁又开课了,谁的评论区开了又关了,关了又开了……而且也已经习惯了像考虑今天该吃点什么那么自然地开始构思——今天又该写点什么。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天性如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年纪还不大时就深愔怼人之道,刁钻老辣得让人恨得牙根直痒痒。所以小小年纪的时候就有人送上绰号“老怪物”,可见不光是怪,更兼老气横秋。只是随着岁月渐长,才稍有改善——究其原因,是我给自己强立了一条规矩:想要出言不逊时,请先闭嘴。话说凡事都要留几分余地,日后才好相见……但是我不快乐啊,我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话想说啊!
于是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将所有想说的话都写下来——不然怎么办呢?就比如有时候想起有意思的事情,倒是可以自己笑一会儿,人家可以说你乐观开朗阳光。但是如果你要是有想说的话呢——你自言自语说两个钟头试试,有病吧你!
更何况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写别人的故事给别人看,顺带着还能挣到别人的钱——这是一种多么诱人的生活啊!于是乎便有无数的人踏进了这条前有古人悠悠,后有来者汹汹的文字创作的长河。
想必我和很多人都有所不同——因为我只想驾着一叶轻舟随心所欲地飘过,或唱着歌做个采莲的越女,或孤舟蓑笠做个独钓的老翁。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是清风是浮云,是一片绿叶一只小鸟,我却独独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以此为生的作家。
或许每个人都有写作的初心,而我的初心便是好好地说话,说我自己想说的话——也许有人会说谁不会好好说话呢,这有什么难的。如此那就举个例子吧,就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家——老舍先生,《骆驼祥子》《月牙》《微神》等等都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在我心里,作家就应该是这样——慈悲怜悯,敢于剖析自己,也俯瞰着芸芸众生,用一句话概括之,那就是一定要有人情味儿。等到再大一些,才知道老舍先生在文革初期于北京太平湖自溺而终,由此很是郁郁了一段时间。我总是以为人这一辈子,除却生死,并无其他大事,直到有一天看到一篇文章是评郭沫若的。文题是×××一座中国无耻文人的丰碑。看完之后,我并没有觉得他是如何的无耻,只是觉得有些悲哀——一个文学大家本应该文以载道,但却选择了如此彻底的妥协,也便终于如碑趺一样,成为那个悲剧时代的一个印记。同时也深切地领悟了到了老舍先生临行时的悲愤与慨然,——若妥协勿宁死!
你也想好好说话吗?但你还是得要分析爆文吧,你要拼粉丝博关注吧,你想着签约出书吧,你还要吊人胃口抓人眼球吧……于是各种励志,各种月入多少多少万,你写够了吗?
或许有一天,很另类的东西我也会写,但我想那一定是我的文章需要这样个角色,而不是刻意去迎合形形色色喜欢猎奇的读者。写作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带着真心的幸福和满足。我想我可以用我的认真和执着,去影响我的家人和朋友,并且能够给我亲近的人们带来快乐,然后谁知道呢——将来我也许也会为社会做些什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