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打算写下一些东西,我没有加书名号,毕竟它也不只是一部电影。香港女儿,梅艳芳
按理说,没经历也不应该妄自评价,确实,不过我想她大概也不会太在意,无惧任何人的评头论足。她的一生肯定不是电影可以演绎出的,肯定更加精彩,但我知道的,也就只有电影和百度了。不可否认她的成就,她的幸运,但也未免太过艰辛。
她掘强,固执,很有自己的主见。出道的过于顺利,遇见的也都是幸运,但人总不会一帆风顺,她也一样。我记不清电影里出现过多少幕她吃安眠药的场景,太多太多,甚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年少轻狂到彻夜难眠,从青春靓丽到平淡稳重,我想应该有遗憾,但她一定没有后悔。
其实有太多的话想写,落笔又无话可写。先说说开始吧,她从签下字的决绝,坚定的走向她的舞台,虽然初出茅庐,却也从容。她很聪明,即使在夜总会依然耀眼如初,并结识了张国荣,本不该提张国荣的,但他在梅艳芳的一生中绝对是浓墨重彩的存在,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梅艳芳很多次站在舞台上用不同的战衣征服舞台,从无败绩。就连那次可能是巧克力囊肿,疼的她直不起腰,依然在上舞台的那一刻,抬起她高傲的头,坚持开始她的征途。
她很讲义气,不止对人也对歌。她从来不曾屈服,她把坏女孩带到了每一场演唱会,她也不曾忘却,她和张国荣互相成就,可能这样用词不太恰当,但我觉得这应该是她们所想。我看到他们会出席彼此的演唱会,会一起拍电影,我是看过《胭脂扣》的,但时间有些早了,不太记得细枝末节,只记得大概事情。《胭脂扣》的结局并不太好,他们的爱情得不到成全,我曾以为十二少错了,他太过于懦弱,可我的朋友给了我另一种见解。其实爱情的选择里哪有对错,对的结果不一定对,错的结果也不一定错。虽然剧中对她们不太友好,但我希望现实中他们可以很好很好。
终究还是奢望了,张国荣去世的那一幕,是我最难也接受的一幕。我仍然记得,他说,我一件坏事也没有做过,但却吃多少安眠药也睡不着。他的抑郁症一定很严重了,但他想着的还是梅艳芳,他不让告诉梅艳芳,不想被担心,到最后,他担心的也依然不是自己。其实,从最初夜总会那一幕应该就有所预料,他没有很强大的心理素质,他会不开心,谁都会,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遭遇太多否定,都会很难受,他也是。当然,他的压力并不是我一两句话这么简单,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至少是我无法想象的。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话虽这么说,但活着的才是最痛苦的。我觉得梅艳芳应该是最无法接受张国荣的去世的,她先失去的一起长大,相依为命的姐姐,后又查出癌症,现在又经历了最好的朋友逝去,她需要承受多大的痛苦呀。那天很多人在送别张国荣的同时,一直在喊,梅姐,撑住,梅姐,撑住!每个人都希望带给她一份力量,可痛苦确是不会少半分的。
但她坚持住了,她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她必须坚持住。她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为香港贡献了很多,她说的对,只要你做的是正确的事,所有的都必须为你让路。世上无难事。她也是这样做的,在香港环境好的时候,她四处奔波,尽自己的一份力,在香港环境不好的时候,她依然站了出来,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心。她为医护人员打气,为非典筹备善款,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
她也是提携后辈的,前辈提携后辈,是天经地义的。她被前辈提携,同时也会提携后辈,没有任何恩怨,成败全靠自己。我很喜欢这种环境,甚至可以说一种传承。
最后一次演唱会,她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婚纱,嫁给了自己的舞台,唱歌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事,香港是她的家。遗憾应该是有的,她曾有披上婚纱的机会,却放弃了,后悔应该是没有的,正如她说的,她的舞台,她的家永远支持她。登台的时候她的不舍的,可是挥手的一瞬间她又是释然的,终究还是告别了最爱的舞台,甚至最爱的家。她已经做的很好了。
电影中,曾多次出现一句话,“你会记得我吧?”不止是梅艳芳,张国荣也说过,我相信他们一定不舍这个世界,但他们也尽力了,竭尽全力去抵抗,但总不都是尽力就能成功的。他们去世了,却又好好的活着,他们带给了很多很多人生的希望,将生命无限的延伸。其实私心里觉得他俩很配,如果他们在一起,如果张国荣知道梅艳芳的癌症,如果梅艳芳知道张国荣的抑郁症,他们是不是都会好好的,像一直以来的那样,支持鼓励对方,可是他们已经很难了,而且也不会有如果。
最后我想说,梅艳芳大概一直都是孤单的,她会闹脾气不想让姐姐结婚,她会在安静中醒来,在吵闹中睡着,这样一个害怕孤单的人,最后是怎么撑下来,一个人去完成那些事情的,我不敢想。我觉得她应该是羡慕姐姐的,姐姐虽然落选了,但她过的很开心,有爱人,有孩子,而她那时候只有姐姐,她害怕爱的人离开,害怕一个人。可是她选择的这条路只有自己能走。
她甚至害怕会被遗忘,而如果不是这场电影,可能对我来说,确实是这样,即使我看过很多她演的电影,可是电影有很多很多,谁又会记得一个人呢,一个孤单的人呢,很感谢这场电影,可能很久的将来会归于平静,但可能之后的哪一天,突然想起来,有个人很固执,她的电影演的好好,她的歌很好听,她很帅,很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