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在昆山工厂生产望远镜,他有些工程师是德国科技人员,“应力”这个词是他说给我的,他是口述,我估计是这俩字。
这朋友很神秘,话少,更不发朋友圈,简直和“望远镜”一样神秘,他的产品那么老贵,肯定不是卖给小学生和旅游景点的,那卖给谁?
他曾给我写过一副字: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字有一种隐隐的力量在其中,看起来非常有气势,我花了四百块大洋裱好,送去一个朋友新开张的公司,朋友异常开心,隔周送来两瓶五粮液回礼。
跑题了,回“应力”,朋友给我描述德国人拧螺丝的步骤,要用俩扳手,一个在上面嵌住螺帽,一个在下面嵌住螺母,以我的经验,接下去俩手反着拧就行了。
他说:“上下两只手要同方向旋转。”
我:“啥?那还能拧上吗?”
“能,下面的转速慢,是上面的1/3。”
也就是上面的转三圈,下面的放松一圈。他解释说“这样螺栓铸件中的应力,在加工过程中就被释放掉了,好处是机器日后的使用过程,这个应力不会干扰机器的内部结构平衡。”
他说了老半天,我现在就勉强写写,各位尽量用想象力理解吧,德国工艺和我们的,着实非常不一样。
应力,我的理解就是你心中的不情愿,像小毛刺一样。尽管你知道怎么做是对的,自己要微笑着对同事说话,在饭店,应该包容边上一桌的熊孩子敲杯子敲碗敲碟子,但是“你心中不情愿”。
这个就是应力吧,在几十年,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这个力不舍昼夜的破坏你的内部结构。
什么情况下没有应力呢?你今天吃早饭了?当时你的食指是怎么放的,还记得吗?
没有应力就是顺滑,当极致的自然,人就会消失,和周围融为一体,我那个朋友就已经消失了,可能是在深不可测的大洋中,给哪个潜水艇安装望远镜去了。
延展题外话:如果“应力”消失,是不是就完全融入了人世?像雨滴在夜晚无声的掉进河里,像炊烟安静的融化在天空,是消失还是回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