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将好脾气与修养给了陌生人,将坏脾气和指责给了身边的人。
面对亲人,我们不控制自己的脾气,不掩饰情绪,不注意言辞。亲人因此受伤我们也不自知。
攻击换不来亲近,很多时候让人远离;指责不会让人改变,容易让人产生对抗。
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
一个小男孩养了一只小乌龟,面对陌生的环境,乌龟就把头缩进了壳里,小男孩用手拍乌龟背,用棍子捅乌龟,对着乌龟大声喊叫。乌龟就是不肯伸出头来。
爷爷看到小男孩的举动,让小男孩把小乌龟放到暖和的壁炉旁。几分钟后,小乌龟觉得环境变得温暖了,便伸出了头和脚,主动向小男孩爬了过来。
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爱和温暖让人觉得安全与舒服,人就愿意打开自己,这个时候交流,建议,教导人才能听得进去。
让人感到舒服的5种交流方式:
1.表扬和展示成果时,多用“你”开头说话;分析失败原因,批评时,多用“我”开头说话。
2.亲人之间有情绪时,不要情绪地表达,可以表达情绪,比如“我很不舒服,我很难过,我生气了。”
3.心理学有个“愤怒的6秒”说法,意思是一个人愤怒时,6秒之后愤怒就不同了。感觉到自己愤怒要伤人时,停下来深呼吸6次,再开口说话。
4.对事不对人。说事情本身的对错,不要上升到否定人的层面,比如“你怎么这么蠢?”,“要你有什么用?”,“你就是个废物”,涉及否定人的话语不要说,让交流回到事情本身。
5.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做。为什么的关注焦点在过去,如何做的关注焦点在未来。多问如何做,面向未来。
做一个让人温暖的人,从舒服的交流方式开始。
最近很多朋友私下问我怎么不更文了。感谢朋友们的惦记与关心。
我只是停下了简书的更文。
简书随性写了一年多的文字,有一天回头翻翻旧文,觉得每一篇都是半拉子文章,观点没有做延展也没有丰富的论据,浅尝辄止难免显得单薄。
生活的碎碎念,对于自己有意义,对于读者有多少价值,实在不能深究追问。
这样的文字做为素材是有价值的,做为文章实在有点敷衍。
感谢很多支持与鼓励我的朋友,对于我这样的文字,仍然毫不吝啬地肯定赞许。我知道,不能再这样写下去了。
一年多的简书写文,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化的习性,比如不管其他,完成约定的字数,保持书写的习惯,对于文字的精进,却没有太大意义。
经过一周的思考,我决定简书停更。离开这个随性写作的环境,先做物理上的脱敏。
后期我会保持头条和书生与女侠公众号的持续更新,换一个标准要求自己写文。
平台暂别,文字未别,写作的热爱未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