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地铁上这些人流集中的地方总会发生形形色色的故事,这边推推挤挤引发小口角,那边安检急急忙忙晃倒了新买的栗子,撒了一地,同时还有很多人行乞。
今天遇到3波人向我乞讨,然而我并没有尽绵薄之力。他们在我面前停留了很久,我还是选择了摇摇头,默不作声。倒不是说 我心冷,面对可怜之人没有同情心。我可以同情一个没有双腿,只能用四轮小板车代步的残疾人,即便他可能是某些行乞团队中的一员,他的遭遇仍然让人唏嘘。我也可以同情一个在寒风中萧萧瑟瑟拉起小提琴的老大爷,他或许没有孩子,或许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然而我不会同情一个30岁左右身体健全、会说会唱,把自己的老妈妈放在前面,在摇摇晃晃的地铁上放着悲戚的音乐,赚取这份伸手钱的人,他明明是可以找一份基本的工作,不图赚太多,但至少可以让自己和老母亲果腹,不让老母亲出来受罪。这是我今天遇到的第一波伸手人。在火车站里,我提着大小包匆匆忙忙跑到候车处候车,刚落稳脚跟,一个20多岁的年轻男子便跑到我面前拿着一份爱心名单,和一个看上去挺像样的聋哑证的证书,比比划划像是在说快捐钱吧,快捐钱吧,我当时跑的挤的正累,实在没有空余的手和精力来“同情”他的“遭遇”,便摇摇头,我瞥了一眼他离开的背影,他穿了一条蓝白色牛仔裤,红色条纹的T恤,脚上戴着一条拴了像是象牙白色小装饰的红绳脚链,屁股口袋里还挂了一个卡通小挂件,原谅我想象力匮乏,我实在联想不到他能有什么遭遇。没一会儿,又来了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孩儿,同样拿着一份爱心名单和一个“聋哑证”,呃,聋哑证?刚刚那个男的拿着的明明是白色的,还裱了个透明色的外皮儿,这个怎么是绿色、名片大小的?难道全国各个地区的聋哑证还是不一样的?有了这个发现我马上对她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她也便很快转头融入了人群里,只看到她留在视野里的枚红色耐克T恤。或许现在聋哑证什么的,走个打印社就能印吧,版型款式还能选择。很庆幸第一个聋哑证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没有精力,不然又会助长他索要伸手钱的气焰。
我想,同情是应该有个度的,如果你不分情况都给予“帮助”,只会让那些总想不劳而获的人觉得这样来钱快,来钱轻松,他们会继续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心安理得的享受伸手钱。同情也是应该量力而行的,有时候在你自以为是的施舍后,你可能会发现对方其实过得比你更好,更挥霍,更奢侈。很讽刺是吗?也很现实。记得之前看报纸,上面记录了一名男子曾经很穷,后来经过努力学习过上了近小康的生活,因为自己之前境遇很差,所以他决定帮助一家有两个小孩儿的家庭,每个月给他们寄生活费,同时也负担他们上学的学费,导致他自己作为一名大学教授过得很清贫,就连自己老婆手机实在不好使了,想换个好点的时兴点儿的手机也舍不得换,后来他老婆实在受不了这样的日子,自己明明可以不用这么辛苦为什么非要把自己逼成这样。于是她按照每个月的寄信地址找到了那户人家,发现两个孩子都用着当时最流行的手机(好像是诺基亚5230,没记错的话)。忘记最后怎么结束的了,只记得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
同情给予的不一定是帮助,有时候只能给予对方无尽的懒惰和不思进取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