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稀缺是人类社会运转的最大理由。如果是所有资源都是充裕的,我们就不用起早上班,不用规划时间,因为资源可以随手而来。
问题在于永远资源是稀缺的。所以,稀缺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对于经济学来说,从稀缺走向富裕是经理人理性的主要体现。对于心理学来说,从稀缺走向满足,是人类幸福的保障。这本书,研究稀缺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一个是金钱。两个都是资源问题,时间也是一种资源。
对于忙碌之人,时间是比金钱更重要的问题。每个人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是不同的人,对24小时的体验是不同的。有的人觉得时间很长,有的人觉得时间不够用。就像书中所说,忙碌之人永远日理万机。
稀缺产生的不良后果。比如稀缺会造成认知能力下降,执行控制力下降,作者称之为带宽负担。作者假定人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有容量限制的,一直处于稀缺状态的人会带来处理能力的下降,也就是带宽负担。研究表明,贫穷会造成心智的负担。穷人的有效能力的确比富人要弱一些。并不是因为穷人的能力差,而是他们的大脑被稀缺俘获了。稀缺会改变我们花的每一分钱,度过每一个小时。稀缺会迫使我们产生权衡性思维。不断权衡我们应该怎么分配金钱和时间,这种权衡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一句话,人在忙碌或贫穷的时候,会变笨。在稀缺的时候,看不到长远利益,会把有些不紧急但很重要的事情忽略。比如我们心里面一直念念不忘一件小事,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心情。我们集中精力关注的那件事情,成为了我们的心智负担。同时,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
稀缺的产生的原因。当人们面对资源稀缺时候,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工作繁忙的人习惯于借用时间。为了尽快完成迫切截至日期的工作,他们会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就像工薪日贷款一样,账单迟早都会来,延迟的工作迟早都要完成。而且,借用时间也需要支付“费用”:将工作暂时放下,会增加完成这项工作所需的时间。比如会议结束,必须写一份会议纪要。你没有时间来做,非要拖到第二天,结果花费的时间比会议刚结束,头脑清晰的时候花费更多的时间。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时间或金钱充裕的时候,浪费了时间与金钱,而不是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或者是尽快做完,不产生借用行为。
结论就是:今天的稀缺将会造就明天更大的稀缺。稀缺会令穷人拘泥于当,以至于不能很好的规划未来。稀缺让人很短视,为了今天而透支未来。
稀缺会导致更大的稀缺,这就是稀缺陷阱。稀缺会自我强化。除了与生俱来的稀缺之外,很多是因为我们在稀缺环境下形成的稀缺心态,并引起了一连串的借用行为、短视行为,从而进入越来越深的陷阱。在原始资源一致的情况下,不同的心态,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如何避免稀缺陷阱?作者指出,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改变透支未来的心态,才是人们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稀缺》给予的个人启示:
1、每天留下1小时时间,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2、每天进行半小时的整理,把需要整理的。
3、预先做好分类,把需要规制的东西,随时进行分类。
4、留下足够时间,思考并规划未来的事情。把重要但容易忽略的事情拉入到自己视野之中。
5、把所有应该做的事情列出来,不要遗漏,给每个任务都排上时间。
6、留出时间,处理突发的事件。如果占用了日常时间,要学会弥补。
我的问题:
1、因为现在承担的职责多,每天处于忙碌状态,根本不知道自己明天到底有多少工作任务,所以一直会处于应急状态。
弥补办法:每天下班前列出自己明天要干的事项,以及时间节点,以及如何干的工作思路,不要在忙碌的状态下,糊里糊涂。
2、随手乱放的习惯,随口接过来的任务,随手一扔,不进行进一步的安排和思考。
弥补办法:接过来的任何一项任务,就把他做到时间表里。另外,不要随便接受任务。因为自己根本不明白自己时间的稀缺。
3、严重的拖延症,非到最后时刻,不进行处理。把大量的时间,消磨掉了。时间充足的时候,不好好工作。青春岁月,却不好好奋斗。
弥补办法:在处理不紧急的事物时,抓紧时间,给自己留下足够余闲,去处理突发事件。
4、严重的睡眠不足,经常性的消磨时间,无法储存足够的精力来应对事物。
弥补办法:早点睡觉。不过写完读书笔记,已经很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