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点空闲的时间,开始看奶爸的视频教程,偶然的机会关注到奶爸,看了他写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觉得他的逻辑思维比较好,而奶爸本身的英语学习方法也有一套他自己的系统和逻辑。
奶爸的课程分12课,第一课是奶爸的自我介绍以及奶爸学习英语的过程。奶爸和我们大部分80年代的人一样,从初一才开始接触英文,并且学校是以应试教育和考试的目的教学,奶爸因为机缘巧合从高中开始对英语学习开始感兴趣,自己摸索自学,从背诵新概念1-3册开始,听新概念,被单词书,但还不能开口说英文。上了大学后,奶爸开始慢慢调整学习方法,下载美剧,开始密度地听力输入,并且遵循i+1原则,i 代表自己目前的水平,而在自学过程中要挑选比自己目前水平稍微难一点点的材料来学习,如果难太多,则很容易坚持不下去,如果自学材料比自己目前的水平简单,则自学就没有意义。听力输入是一方面,阅读输入也是另外一方面。但很重要的两点是要有强大的行动力和坚持下去。
第二课讲了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企图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学习难题和学习阶段,例如采用最大声、最快速、最夸张的办法可以解决所有的口语问题;背诵完新概念三四册后写作水平就能提高;大声模仿就能说出流利的英语;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多和老外聊天
但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学习作息时间不同,且需要长期的听力和阅读输入,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每个人所处的学习阶段及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学习策略和学习材料也不同,用同一套材料学习,最终会遇到瓶颈,导致学习停滞不前。
误区二:坚持以考试为核心,考试前突击一下。考前靠背单词,做真题应付考试,哪怕考试通过了,但是还是不会写,不会说,不会听。考试前才突击练习听力和阅读,时间太短,学习过程不连贯,基础不牢固。
误区三:口语优先万能,急于开口说英语,培训机构灌输给大家的观念是,想说好英语就大胆开口说,但实际上,语法基础不好,哪怕开口说,句子里面可能各种时态错误,口语也可能只是原地踏步而已。另外一点奶爸老师说得很对,大部分老师和机构让我们苦苦追求纯正的口音,但想要纠正口音何其难。我记得当时我们是要考普通话等级的,我作为一个南方人,平时不断注意纠正才能有所改观,还不能达到普通话二级甲等水平。毕业这么多年,一看到关于纠正口音的自媒体课程就想报名学习,苦苦纠结口音问题,这一两年才释怀,不再纠结个人口音问题,只要把音发对就可以了。流利性、准确性、语言水平比口音重要多了。
很多机构过分强调语感,认为语感比语法重要,不重视语法,但语法不好,写作水平无法提高,无法顺畅地看原版书刊报纸等,无法流利地说英文。
以上就是奶爸的前面两章的内容。记录下来,是为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