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劝学》
我是在打算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算完整拜读宋真宗的励志劝学篇。以往被大家口口相传最多的应该是“黄金屋和颜如玉”二者吧,很符合后世读者甚至是作诗者给读书强加的功利意义,或者说得好听一点叫勉励意义。
这里所说的读书指的是读“四书五经”这类的经典书籍;而我此时想要讨论的是:我们需要读的这本书一定要是文字写成的书吗?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读《文心》中一篇“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一文章时,正好联系起我自己最近关于对“读书”或者说“上学”的思考。
文章的背景是在二十二年(1933),彼时正是东北事变愈演愈烈之后,举国抗日的时期;主人公乐华是一个刚上初二的孩子,战争导致乐华家的经济状况低下,根本无法支撑他上学的费用;所以他不得不退学,去铁工厂当学徒。
在这之前,乐华在学校里和同学可以说是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读书人、文学少年。可因着现实的原因,他却要在“轮子的飞转,皮带的回旋,火焰的跳转,铁声的叮当”中讨生活了。要说没有落差怎么可能,所以他也因为要离开学校中断课程而难过。
他的父亲枚叔说了这样一句话:“真要求学的人是不一定要进学校的!”
而这话不止提醒了当下的乐华,也突然地点醒了尚在迷途中的我自己。
我前一段时间,因为上一份工作所带来的窒息感和不满足感,毅然决然地辞了职。然后在停下来思考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的空当,想到了继续回学校读书的事情。
在大四,站在人生其中的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举目望去,身边同学有的继续读研、有的出国深造,说实话心里挺羡慕的;羡慕因为家庭条件的优异,可以给他们“跌入社会大坑”这件事情营造一个很好的缓冲带。
也许缓冲带的说法有点消极,但事实是:确实很大一部分人继续留在学校的原因,不是因为单纯喜欢科研、或者打算继续在某个领域深耕。
而这种逃避方式,也似乎成了这个社会一个现象级的事件。
这样说不是为了去讽刺什么,只是联想到自己刚停下工作的时候,跟清华在读的同学聊起来我对未来的规划;她一直知道我喜欢摆弄一些“植物微景观”的玩意儿,所以当我突然联系起来本科专业的时候,几乎跳起来跟她说我是不是可以去读“景观设计”之类的专业;我们俩一致觉得这个计划完全可行。
我甚至在那股热血冲到头顶的时候,顺势去查了学校、相关书籍、考研的复习资料等,但是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开始复习。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淡了之后就没有付诸行动。嫌弃自己的同时又掉入焦虑和自我怀疑当中去了。
所以在看到枚叔那句话的时候,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你想继续回到学校读书,究竟是因为真的想深入学习这个专业,还是也在逃避——以一个似乎看起来很正向的方式逃避现实?”
我曾虚伪地告诉自己“就是因为想重新学习”,但事实是我连拿起书本的力气都没有。
在乐华离开学校之前,他的国文老师王先生说了这样一段话:
“大多数人终身和学校无缘,可是他们也能习得了实在技能,竭尽了心思力量,来支持这个社会。一个青年被境况所限制,不得不离开了学校,这不过与大多数人同其命运罢了,就全社会看来,并不是怎样重大的问题。重大的问题乃在大多数人的知识怎样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怎样改进。”
“我们更要知道,进学校固然可以求得知识,但是离开了学校并不就无从学习。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学校内,学校外,只是场所不同罢了。退学不就是‘失学’;惟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我最近时间还比较多,静下心来看了好几本书,也零零碎碎写了几篇文章。在这期间,从书中学技能、学感悟、学写作;这些都是我在校外所学到的东西,甚至这其中好几本书还是我在学校的时候采买的,时至今日才读,好歹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可见书没白买。
没有人鼓吹不去学校上学这件事就一定是对的,就浮躁的时代而言,也许强制性的体制也有他代表性的好处。
我只是想说:不管在哪里,只要你想学,生活是会教会你很多的;那些不用文字写就的书,往往更能带来有品质有针对性的知识点。
前段时间陪朋友去她妹妹在做学徒的理发店做头发,一进门看着头发颜色有些炫目的小妹妹,我突然“教导主任”模式上线。
在她给我洗头发的间隙,我问她“你喜欢你现在接触的这些吗?”她回答不太喜欢;我想问她那为什么还要学,突然意识到对于初中辍学的她而言,这个问题无异是与“你为什么要吃饭?”,在同一个白痴等级。
所以我转而问她“为什么不接着上学了?”说实话在本科毕业的我看来,初中辍学就意味着文盲;她倒是回答得痛快“因为不喜欢上学。”我准备好的那些说教一下子咽了回去,倒是跟她说:“读过几年书也没什么了不起,职业不分贵贱,只要你能真正地学到东西,能养活自己,做什么都挺好的。”
小妹妹像是突然打开了心扉说“对,我妈也说行行出状元,我虽然没上过几年学,但我也有想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比别人学的差、也不会比谁过得差。”听到这话我就知道,小朋友刚辍学的时候,正在大学校园里挥洒青春的我朋友——她姐姐,肯定没少教育她。
我也不知道小妹妹说这话是出于真心还是因为,在我面前给自己找了台阶,当然我更相信是前者。但是我的想法确确实实就是如此:
“职业不分贵贱,那么同样地,对于获取知识的态度就不应该狭隘;从书本上学到的是知识是技能,从实践中学到的也是。”
文章中乐华在最后说:“书本自然不想放弃。有空闲的时候,我预备跑图书馆。可是我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我要在社会的图书馆里做一番认识、体验的功夫!”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经典的话:“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
同样地,有些知识是,有些人也是。他们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燃烧自己、发光发热,你也许只是在感受到他们的光热的时候,才意识到有他们的存在;但这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成功了。
我想到这里,关于要不要继续“读书”的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