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诗六首话农历六月:六月徂暑,六月收瓜,六月长夏,六月荷花

古诗六首话农历六月:六月徂暑,六月收瓜,六月长夏,六月荷花

作者: 初衣胜雪诗词解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6-28 13:01 被阅读0次

    迎接农历六月古诗六首:三伏热如火,六月维长夏

    时序运转,迎来农历六月。也就是公历七月初的前后。农历六月通常是月亮在一年中第六次圆缺轮回,在节气中,对应夏天的最后两个节气,小暑大暑,又称为季夏和长夏。

    虽然是传统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和时段,但是却是最热的夏天。太阳虽然从北回归线朝南方运行,但是却是一年中地温,空气温度,不断积累上升的时段。古人称之为暑夏。

    所谓暑,就是热,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热,用上古暑字,就可以看到,太阳在上,釜在中间,下面还有薪柴,这是说暑,就像天地如烘炉,中间煮着热水,人感受到的是那种难以忍受的如同蒸煮的湿热。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周 · 诗经《四月》节录

    先秦时代的诗经准确记录了六月的感觉。

    农历的四月是夏天的开始,按道理农历的六月是夏天接近尾声。但是另外一种感觉无所不在,就是暑热。这首诗写得分明,四月是夏天来了,可是到了六月,才会进入最难熬的暑热。

    徂,是开始,到达的含义。

    六月开始,开启了暑热模式。

    从此“六月徂暑”成了一个固定词汇,来表达六月夏天的炎热,提醒人们要避暑防暑。

    “六月徂暑,四郊愆阳。

    我后其勤,告于坛场。

    雨我原田,亦既有年。

    烛龙煌煌,明宗报祀。”唐 · 张九龄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 》节录

    唐朝的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名相,六月,他和皇帝作了关于龙的祭祀。这是为什么?

    因为暑热加大旱。他们再次祭祀龙来祈雨。因为在五月应该是有大型祈雨仪式的,只是旱晴没有缓解,那么皇帝和大臣必须再想办法,这次祭祀的是烛龙。

    六月暑气来了,四郊都是毒辣的太阳。

    我们的皇帝非常勤恳,在这里设祭祈祷。

    请降下丰沛的大雨,保佑土地的丰收吧,龙王在上,请接受我们虔诚的祭祀。

    也就是说,六月的暑热,往往因为少雨,容易形成土地的干旱。

    在古代,不只农民夏天非常忙碌,四月耕田,五月收麦,六月看稻,有责任心的皇帝和高官一样操劳,因为一旦风雨气候失调,粮食减产,就可能形成灾荒民变,动摇国家稳定。所以夏天,又要派官员下到农村催耕劝农,又要安排好水利,要祭祀土地,还要祭祀龙神祈雨,如果是大旱之年,祭祀则更频繁。

    “三伏热如火。笼窗开北牖。

    与郎对榻坐。折杨柳。

    同塸贮蜜浆。不用水洗溴。”魏晋 · 无名氏《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 其六 六月歌 》

    三伏这个概念起自先秦时代的五行,在汉朝就已经盛行。金木水火土。

    六月属于五行中的土,而秋天则属于金。正是因为六月酷热,阴气很难抬头,就是伏来表达这个漫长的时段,秋天,阴气,被迫潜伏。

    实际三伏长达30到40天,横跨农历六月七月,是以夏至后的第三个 庚日开始计算。10日为一期限,头伏和中伏,往往就在农历六月。

    三伏是一年中地温气温积累最高的时段,所谓热在三伏。其中大概率的最热天气会出现在中伏,所以往往人们有着农历六月最热的感觉。

    这首诗,是魏晋时代的民歌。开头很自然用三伏,也就是民间六月三伏已经形成很自然的概念,而这种概念,是汉朝大一统的繁荣社会所推动流行的,所以我说,至少在汉朝就非常流行,已经民间化。

    民歌里唱,六月三伏暑热如火,只能打开背面背阳的窗户和房门。

    我和郎君在北面的房间,在竹榻上乘凉。

    瓦罐里装着蜜水,用以消暑解渴,不用担心这样的热天,身体不干净,容易发霉生病。

    那么六月三伏,这个伏,就是提醒人们避暑,避开太阳光,到阴凉的地方躲开盛夏的炎热,要少动多静,清洁身体,吃降火的食品饮料,注意通风和纳凉。

    “六月收瓜。将是瓜车。

    来到还家。瓜车反覆。

    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汉朝民歌《孤儿行》节录

    虽然六月暑热,但是若是风雨顺调,暑热中也有期盼和乐趣,那就是在这样的高温高湿的环境,植物更加蓬勃,瓜果次第迎来了收获。

    农历五月开始,就有各样的瓜果上市,其中六月和七月是古代的青瓜白瓜的成熟期。

    冒着太阳和酷暑,农民下田摘瓜,用瓜果换取收入。

    这是一个父母离世,依靠哥哥和嫂子生活的农村孤儿。

    他在田野里收获瓜果,一个人将满载瓜果的小车,推回家。

    这是农村用树木做的木轮车,其样式一直流行到上世纪的农村。只是汉朝的更简陋。

    孤儿将瓜车吃力运回家,结果在家的不远处,车翻了。

    帮助他收拾瓜果的乡人实在少,倒是很多人哄抢他散落在地上的瓜,毫不惭愧的吃瓜。

    可是,这是哥哥嫂子的瓜啊,他该如何回家交代?

    无论是收瓜还是吃瓜,六月都是正当季节。

    瓜果的清甜,有助于夏天人们体内水分营养的补充,可以代餐消暑。

    当然我们现在流行的西瓜在汉朝还没有广泛种植。

    我国是全球种植和消耗西瓜最多的国家,瓜果廉价,轻松度夏。

    “六月维长夏,炎热不可触。

    车马断经过,卧痾适所欲。

    欻作城北游,佛界映空谷。

    方塘荷气清,层轩竹阴绿。

    胜负吾不知,静啸荫乔木。

    可令夜气清,更使年谷熟。” 宋 · 洪朋《陪师川纳凉大宁寺得绿字 》节录

    当然夏天到了农历六月酷暑难捱,有着漫漫之感,叫长夏,有着体感的共鸣。

    但是六月长夏,却不单单只是一个情感词汇。

    因为六月就叫“长夏”。这是因为还是从五行中衍生的对四季的划分。六月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对应五行土的季节,被称为长夏。

    就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但是一年若是五季,则是春,夏,长夏,秋,冬。

    将六月单独划作一个特殊的季节,也证明六月的重要,那是土地最滋润,作物最旺盛,太阳最炽烈的时段,是夏天里的夏天。

    六月就是长夏季节,炎热到手放在哪里都是烫的。

    路上的车马稀少,此时正适合养病闲游。

    所以我冒着酷暑和朋友去山中纳凉,去山中享受佛界清凉。

    在这里我看到荷花茂盛,清风徐来,这里我看看,层层寺庙掩映在竹荫当中。

    在这里忘记了人世间的争斗,无论静默还是歌唱,都是绿荫清风相伴。

    我愿意这样的山风吹过田野,让这清凉滋润的风,催熟田野的稻谷啊。

    这是盛夏山中特殊的清凉,因为山地海拔和植被,形成特殊的山地气候,哪怕平原是不可忍耐的长夏,这里宛如春秋,让人忘记烦恼。

    所以六月也是旅游旺季,因为很多人会寻找山林的庇护,躲开城市的热浪。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 ·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 其二 》

    荷花的花期长,从农历的四五月可以一直开到晚秋。

    荷花的盛花期集中在农历六七月,其中又以六月为盛,因为此时花朵繁茂,花果同期,正是花朵果少的时段,而七月则莲蓬更多。

    所以最绚烂清新的荷花,是六月。

    南宋此时首都在杭州,杭州西湖被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园林。

    杨万里说,西湖的六月荷花,和其他四季不一样,原来我以为是泛泛之笔,但是,知道六月在古代另外算一个季节“长夏”,也忽然醒悟到杨万里这首诗的正确。

    六月的荷花,的确是长夏荷花,区别其他春夏秋冬的季节。

    而此时的水滋生无边荷叶,在最灿烂的阳光下,荷叶田田,荷花连片摇曳,一种晴朗高亢的明丽美,符合帝都的繁盛气质。

    这也是杨万里劝朋友不要远行,尽力留在杭州,话说,还有什么地方比京城更适合官员的上升?

    实际何止西湖的荷花,江南的荷花,乃至于劝中国的荷花,也都旺盛在六月中吧。

    六月又被称为莲月,荷花月。

    在宋朝,由采莲和看荷花而形成了巨大的荷花节。

    人们在六月二十四日,集体出游,去赏荷花,民间传说这天是荷花生日,荷花最美,人们驾着船,唱着歌,笙箫鼎沸,集体看荷花。

    六月虽然暑热,但是这是一个有着特殊蓬勃感的月份,人们避暑的同时,也兼顾了田野的劳作,祈福土地的丰收,是个汗流浃背也是瓜果清甜的时段,还有无限荷花摇曳,让你珍爱生命的健康和向上。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六首话农历六月:六月徂暑,六月收瓜,六月长夏,六月荷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mavrtx.html